青島首次啟動部門評價 加快推進財政預算績效管理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景虹
本報9月3日訊 日前,《青島市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發布,全面實施、全域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力爭用3年時間,在全市范圍內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
據悉,按照財政部“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要求,我市積極推進績效評價工作,開展單位自評、部門評價、財政評價工作。其中,我市單位自評工作實現“三首次”,首次納入轉移支付資金、首次通過系統報送、首次采取量化評分。
財政評價工作今年將“擴圍增量”,覆蓋三分之一以上的專項資金,評價涉及總金額超過100億元。其中涉及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評價資金規模從2019年的2項一級專項資金74個二級項目1.19億元,擴至2020年的8項一級專項資金152個二級項目51.4億元,涵蓋降本增效—國際班列獎補、創新創業—科研獎勵、招商引資—社會化招商、招才引智—高層次人才獎勵等若干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同時將整體評價試點范圍由2019年的4個擴至2020年的10個。
部門評價作為財政部績效評價的重點工作,我市同步積極部署,今年首次啟動。部門評價是將含有64項專項資金的市直預算部門對項目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公平性進行客觀、公正的測量、分析和評判,是部門對其項目支出采取的自查自糾,建立長效動態監管機制模式。
下一步,市財政部門將圍繞15個攻勢等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制定年度評價計劃,同時把績效理念和績效方法嵌入資金管理的各個環節,并將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鉤,構建起“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機制,通過績效評價優化資金結構,聚集資金,節約政府開支,全部優先保障“六穩”“六保”等重點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