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優工業互聯網的即墨模式
青島日報2020年4月7日1版
聚焦紡織服裝、汽車及零部件等主導產業形成工業智能化改造“2 9”樣板,創建全國工業互聯網示范區——
做優工業互聯網的“即墨模式”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首席記者 陸波
機械手臂飛速運轉,元件貼裝、光學檢測一鍵操作,智能電表從全自動生產線上完成組裝測試,包裝后準備發往世界各地。這是記者4月1日在即墨區青島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看到的工業互聯網場景。截至目前,該區已有1200余家企業納入工業互聯網改造項目庫,225家企業完成初期改造,到今年年底,改造企業總數有望突破300家。
作為全國首個“互聯網”中小企業示范區,即墨區一直將工業互聯網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切入點、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重要抓手,不斷創新舉措,推動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加快升級,一大批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企業培育完成,“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區域創新轉型升級即墨模式”日臻完善。統計數據顯示,改造后企業的設計研發數字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的智能化都得到質的提升,企業產值平均增幅20%以上、利稅增長26%、生產效率提高51%、能源消耗下降23%。
▲在青島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工人正在操作完成智能化改造的新生產線。陸波 攝
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發展工業互聯網正當其時。“下一步,我們將把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平臺建設與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落地結合起來,打通政府、企業、行業商協會溝通渠道,加快聚集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開放應用場景,助力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即墨區委書記張軍表示。
政府引導企業示范“雙管齊下”,半數規上企業完成改造
趙豐華目睹了企業的“質變”。兩年前,青島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很多生產工序只能依靠手工進行,生產效率滿足不了快速增長的業務需求。“我們從2018年開始了工業互聯網改造,建設了透明化智能工廠,新上了3條高速SMT、PCBA生產線,3條全自動CELL式電表組裝測試線。”趙豐華告訴記者。
效果立竿見影,改造后企業生產效率提高了50%,產品不合格率由0.5‰降到0.2‰,企業發展不斷提速,2019年訂單突破10億元、銷售收入近7億元,其中海外占比40%。“疫情期間,公司的訂單不降反增,這幾天在洽談一筆3000萬美元的新西蘭訂單,公司今年將計劃訂單數量提高到了16億元,預計銷售收入可突破10億元。”趙豐華興奮地說。
這是即墨區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一個成功縮影。
有了“明星企業”的示范引導,全區改造進度大大加快。與此同時,政府部門的培育引導也在不斷加力。據了解,針對一些企業不愿主動改造的意識問題,政府通過企業家現場說法、去改造企業觀摩、政策宣講等,宣傳企業改造后的效果,讓企業切身感受,增強企業改造的信心和決心;針對企業資金緊張問題,政府出臺了專門的扶持政策,設立了1億元專項資金,給予企業智能化改造補貼,減輕了企業的投資成本。與中航信托成立了10億元基金后,進一步解決了企業改造資金困難問題;針對改造遇到的技術問題,政府組織服務商聯盟,舉辦沙龍活動、“頭腦風暴”給企業“把脈”,研究制定數字化改造解決方案,做出診斷、提出意見,打消企業對技術應用的顧慮。
頂格研究推進機制保障了工業互聯網改造的順利進行,即墨區在全國率先設立互聯網工業發展辦公室后,又成立了區委書記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充實力量,設立分行業推進的工作專班,作為全區工業互聯網發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專門賦能機構。
“我們聘請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院士為總顧問,組成咨詢委員會,提供互聯網改造的智力支持,區里還相繼編制出臺《即墨工業互聯網發展規劃》《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意見》等一攬子政策。截至目前,已支出政策扶持資金7000多萬元,引導企業工業互聯網改造投入11億元,企業改造數量占到規上企業總數的一半。”即墨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閆丕云向記者介紹道。
形成兩大特色產業集群、九類智能改造的“2 9”實踐成果模式
發現疵點,掃碼錄入,數據即時匯總到織布檢驗工序動態系統庫,當日織布瑕疵點分布情況一目了然。即發集團貴華公司在工業互聯網改造中,建起了從縫制到織造、染整的全流程高效一體化協同管控平臺,實現了生產運營各環節實時監控與設備的信息交互。
“完成織染縫一體柔性化生產改造后,公司從傳統的大批量、大規模制造,轉型為柔性生產、敏捷制造,企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設備利用率提升20%,數據自動采集率70%以上,生產效率提升30%,交貨時間縮短3到10天。”即發集團貴華公司總經理孫維法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集團已實施了集團內5家企業的改造,每年投入改造資金3000萬元。
如何解決小批量、多批次、短交期,是服裝行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工業互聯網改造讓這些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即發模式”吸引了法國迪卡儂、日本東麗等國外公司專門派出團隊前來學習。“聚焦紡織服裝、汽車及零部件等主導產業,即墨以創新平臺和基地為引領,通過政策扶持、服務商技術支持,及時協調解決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形成了紡織服裝、汽車及零部件兩大特色產業集群、九類智能改造的‘2 9’實踐成果模式。”閆丕云表示。
在紡織服裝行業方面,即墨區培育出了織染縫一體柔性化制造、數字驅動的C2M大規模定制、雙創驅動協同設計3種模式。酷特智能創造了“數字驅動的C2M大規模定制模式”,消費者通過平臺提交個性化產品需求,實現設計、下單、生產到產品交付的按需生產,從接單到出貨最長為7天;恒尼智造雙創驅動協同設計模式,指導恒尼投資1000萬元進行了數據驅動無菌內衣個性化定制改造,通過改造,在保暖內衣行業建立起首個無菌化透明工廠。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恒尼智造依托智能制造基礎和柔性智造模式優勢,兩天便幾乎零成本快速實現口罩轉產,一周內日產量超過兩萬只。
在汽車及零部件行業領域,即墨區培育出了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廠、乘用車總成零部件全流程協同制造、汽配行業智能制造等4種模式。其中,一汽解放基于云平臺的汽車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實現了生產計劃的自動下達、物流信息的智能化傳遞、設備加工程序的自動調用;森麒麟輪胎“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廠模式”成功打造全國首家輪胎工業4.0智慧工廠,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取得民航局頒發民用航空輪胎適航證的民營企業,年節省人力成本3000萬元以上;海聯金匯公司先后投入8000余萬元,以精沖技術為基礎建成乘用車車身總成零部件沖壓焊接智能車間,將自動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創造出“乘用車總成零部件全流程協同制造模式”;方冠摩擦材料的汽配行業智能制造模式,助力企業在重卡剎車片行業市場占有率提高到了全國第二。
改造企業、形成產業,“平臺思維”吸引150余家服務商集聚
互聯網工業領域“無人工廠”、數字孿生單元級應用、工控安全態勢感知平臺……這幾天,位于即墨經濟開發區的全國首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平臺展廳內,每天接待著百人的參觀團隊,觀摩者絡繹不絕。
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應用場景豐富,潛力巨大,搶占工業互聯網發展高地至關重要。“我們這個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平臺,全面展示了全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態勢和最新的工業互聯網升級改造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和解決方案,是一個可供現場觀摩的示范平臺和高地,能為全面推廣工業互聯網提供借鑒。”即墨區兩化融合及產業賦能工作專班辦公室副主任王衛玉告訴記者。
17527,是國家工控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可以實時查看到的設備總數,也是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平臺的“王牌”。“感知平臺可以開展工控系統信息安全等級定級和風險評估,隨時發現企業網絡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及時提出預警和建議,幫助企業筑牢信息安全平穩運行的‘防火墻’。”王衛玉介紹道。
搭建類似更多更高水平的服務平臺,成為即墨區工業互聯網工作的重點。“今年,我們將協助工信部辦好全國‘兩化’融合大會,并努力爭取大會會址永久落戶即墨;承辦好青島工業互聯網大會,使大會成為政產學研各界統一共識、跨界交流、思想碰撞、促進工業互聯網合作發展的開放式平臺;加強與工信部信息安全發展中心的合作,發揮好全國兩化融合大數據平臺精準診斷和大數據分析優勢,將企業分期分批納入平臺。”閆丕云向記者介紹說。
依托平臺,即墨區還成立了150余家企業組成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聯盟,組織服務商聯盟深入企業一線,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診斷評估、解決方案,指導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平臺建設與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落地結合后,將打通政府、企業、行業商協會溝通渠道,形成閉環效應,加快聚集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與甲骨文、騰訊、思愛普、華為、金蝶等高端服務商的合作不斷加深。“我們正在努力爭取讓更多的服務商在即墨注冊,形成新的科技服務產業集群。”閆丕云說。
“下一步,即墨區將充分發揮好政府的服務職能,加強5G基站、企業上云、數據安全、數據庫建設等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由優質互聯網服務商、高層次專家學者構成的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保障隊伍,為企業提供專業化、高水平、接地氣的服務。同時,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工業互聯網改造成功方案,打造區域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優秀典范,將即墨建成全國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在3月30日舉行的專題座談會上,即墨區委書記張軍為該區工業互聯網規劃出了明確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