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畢業來了!青理工博士學位論文首次舉行網絡答辯
青島新聞網4月2日訊(記者 韓彤彤 通訊員 任衍珍)“請4位參加預答辯的同學開啟并轉動攝像頭,拍攝自己所處環境,證明環境獨立、封閉,滿足答辯要求?!?0日下午,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4位博士畢業生參加了“云端”論文預答辯。據悉,這是青島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首次開啟網絡答辯模式。
預答辯過程中,導師對參加預答辯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情況作簡要介紹后,每位參加預答辯的博士研究生向預答辯委員會作30分鐘匯報,匯報過程中,其他人員保持安靜,預答辯委員會成員根據匯報的有關情況,對其學位論文初稿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修改建議;對論文立論依據是否扎實可靠,研究成果和關鍵性結論的創新性、學術性、規范性等情況做出客觀評價并提問,時長達20-30分鐘。預答辯委員會內部會議環節在答辯人及所有旁聽人員退出會議室后開展。預答辯委員會充分討論答辯人的論文內容和答辯情況,通過微信匿名投票的形式進行表決,確定了答辯成績,形成了答辯決議。答辯全程采用錄屏和錄像雙備份的視頻存檔。

預答辯委員會由長江學者、國家杰青、清華大學李慶斌教授,三峽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張國棟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院長左建平教授,山東省水科院教高、副院長李福林教授,濟南大學周宗輝教授等五位專家組成。李慶斌教授擔任預答辯委員會主席,青島理工大學孫燕群老師擔任秘書。“云端”論文預答辯多達42人同時在線收看,整個過程充滿專業精神和嚴肅氛圍,下午6點30分,預答辯決議形成,預答辯主席公布預答辯委員的表決結果。
“感謝學校領導和研究生處的關心指導!第一次經歷此種新穎獨特的答辯形式,非常有紀念意義!”答辯結束后,陳際洲同學興奮地說到。他表示,疫情雖然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但學校秉持“以生為本”原則,盡最大努力創造條件,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博士研究生順利畢業。

針對本次云答辯,陳際洲同學用“組織有序,節奏緊湊”來評價,他認為,相比于傳統的線下答辯形式,云答辯能夠自主選擇最佳的環境,全身心投入到答辯環節中,同時,云答辯形式方便專家、旁聽者全程收看,互動充分。但是,相比于線下答辯,云答辯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提前測試設備和網絡,保證室內光線充足,熟練操作云答辯會議系統,熟悉答辯流程,針對信號中斷等突發狀況做應急好預案等。
據了解,為盡可能減少疫情對畢業研究生深造、就業造成的影響,保證學位授予質量,青島理工大學創新管理模式、簡化工作流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統籌安排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送審、答辯、學位授予工作預案,多措并舉確保畢業生順利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