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場高速連接線地上工程全面鋪開 首個橋梁墩柱順利完成施工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4月1日下午3時許,隨著最后一方清水混凝土從泵車傾瀉而下,首個橋梁墩柱順利完成澆筑,這標志著新機場高速連接線(雙埠-夏莊段)主線橋梁工程下部結構正式由地下基礎施工轉入地上墩柱施工。
▲效果圖。
記者在現場看到,混凝土泵車舒展長臂,通過泵管將混凝土澆筑到墩柱模板內,為了確保澆筑精度和質量,數名工人正在腳手架上進行振搗、引導等配合工作,現場顯得忙碌而有條不紊。
▲新機場高速連接線首柱澆筑。(記者 傅學軍)
“正在施工的32號墩柱采用雙柱花瓶橋墩設計,呈馬蹄形截面,施工難度比較大。”該工程一標段項目部指揮長周玉強告訴記者,為保證清水混凝土效果,項目部在全市首次采用不銹鋼模板,配合使用水性脫模劑,過程中加強混凝土配合比管控和混凝土振搗控制,進而保證混凝土的密實程度。據了解,全線550個橋墩預計九月份可全部完成澆筑。
▲現場檢測混凝土質量。(記者 傅學軍)
新機場高速連接線(雙埠-夏莊段)工程,被稱為市區到膠東機場的“迎賓大道”,規劃為青島中心城區“六橫九縱”高快速網絡的重要組成,西起女姑口大橋,東至青銀高速,全線以高架橋梁為主,全長9.8公里。
▲狹小空間內利用振動棒攪拌混凝土。(記者 傅學軍)
“項目地下涉及自來水、燃氣、電力等多類管線,給地下施工造成一定難度,此外,有節點還需要與女姑口大橋、雙流高架路進行拼接,這也是施工過程中的大挑戰。”據城市建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工程線位涉及穿越既有鐵路、機場限高區、水源地、風景名勝區、地鐵等各類復雜因素,是我市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沿線條件最復雜、實施難度最大、工藝和技術要求最高的市政道路項目。
▲鋼筋籠內澆筑混凝土。(記者 傅學軍)
自復工以來,新機場高速連接線(雙埠-夏莊段)工程各參建單位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的統籌安排和指揮下,積極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響,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大人員機械等資源的投入。特別是自3月11日舉行“決戰三百天誓師動員大會”以來,各參建單位按照市政府要求,全力以赴、晝夜施工,全力推進工程進展。
截至目前,全線飽和性投入人員2000余人,機械260余臺,累計完成土方開挖約18萬立方,完成樁基597根,占總量的四成,此外箱梁預制廠已完成試驗梁澆筑,城陽區政府負責的征遷剩余工作也在繼續協調推進。下一步,工程將加快推進橋梁墩柱、蓋梁、預制箱梁預制等工作,全力確保年底實現主線通車。
(記者 王冰潔/文 傅學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