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開學時間表來了!山東正在積極做好返校安全工作
現在學校是否具備開學條件?如果具備開學條件,學生需要提供哪些材料或健康記錄?開學之前學校還應該做好哪些工作來確保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學生入校后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怎樣把控好學生出門、途中、入校、回家等各個關口?
第一期《返校安全規范培訓》節目邀請到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性傳染病防治所副主任醫師張曉梅、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后勤保障處副處長兼校醫院院長李磊和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所副所長、副主任技師李素云。一起來聽聽三位老師給出的專業建議吧。
開學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一、開學前14天健康管理、科學判斷入學
各地各校開學前,要全面排查掌握師生員工健康狀況,鼓勵使用山東電子健康通行碼,杜絕帶病返校。壓實學校主體責任,學校黨政負責人要履行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學校要健全疫情防控指揮體系,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壓實師生及家長責任,教職員工、學生和家長要嚴格遵守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和紀律,如實報告旅居情況和健康狀況。
1.精準掌握師生健康狀況,學校應建立師生“人盯人”健康管控體系,對所有師生員工全面排查并建立健康臺賬。
2.精準掌握每個人返校前14天旅居經歷、健康狀況和可疑接觸經歷。
3.特別關注來自重點疫區的師生情況。對排查出的重點人員,“一人一策”確定返校方案。
(1)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的師生員工暫不返校(衛生健康部門出具健康證明的除外)。學校要為學生今后返校學習制定個別化的培養方案。
(2)仍身處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師生員工暫不返校。確有特殊原因需返校的教職工或畢業年級學生,需經學校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后再返程,返回當地后應按規定在指定場所進行隔離觀察14天。
(3)有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旅行經歷或與確診病例、疫情防控重點關注地區來魯人員等有密切接觸的師生員工,向學校先提供由衛生健康或疾控部門開具已進行過隔離觀察14天的證明,經學校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后再返校開學。
(4)任何時段有發熱、咳嗽、腹瀉等癥狀且為非新冠病毒感染的師生員工暫緩返校,經治療無癥狀后,經學校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后再返校開學。
全省確定開學時間后,學校駐地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安排具體開學時間,并報省教育廳同意后實施。任何學校不得提前開學。開學前,應該制定完善預案制度,編制開學工作方案、日常防控方案、教育教學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輿情應對預案,報省教育廳備案,無預案不開學。
二、防疫物資儲存標準、儲存規范
為了保障防疫需求,開學前,學校要測算、落實疫情防控所需物資和經費,設置充足的洗手水龍頭,保障必要的洗手液、紙巾或吹干機等,準備足夠的消毒液、消毒設備,配置必需的體溫計、紅外測溫儀等檢測設備。校醫院、門診部提前儲備足量的防控應急物品、藥品。
三、入學通道設置
開學時,各個學校的健康監測組和安全保衛組根據返校學生情況及現場道路交通條件,提前設立專門返校入口,建立相應數量的體溫監測點,安放指示牌,劃定檢測通道,并安裝隔離帶。同時,設置開學報到臨時留觀點。
1.開學返校當天,學校領導小組組長要在校統籌協調,校區應急處置負責人負責返校入口現場指揮,有關專項工作組、返校學生所在院系應急處置聯絡員及輔導員(班主任)提前到達報到入口處,并做好相關準備工作。留觀轉診組穿戴防護套裝B,其他工作人員穿戴防護套裝A。
2.學生管理組組織當天返校學生的輔導員(班主任)在返校入口迎接學生,提醒學生佩戴口罩、有序排隊,相互間隔2米。
3.進入校門,用酒精對學生手部進行消毒,如學生對酒精過敏,可用濕紙巾擦拭。
4.健康監測組依次檢測體溫;如發現體溫高于37.3℃的學生,輔導員(班主任)配合留觀轉診組和安全保衛組立即將體溫異常人員引領至返校入口臨時留觀點,并陪護安撫學生。健康監測組繼續進行體溫檢測,確保學生有序返校。
5.利用大數據采集系統對學生個人信息進行采集核對。(待確認具體標準流程)
6.安全保衛組負責維持秩序,適時引流、控制好人流量,同時加強周邊交通安全管理。
7.在臨時留觀點,留觀轉診組對體溫異常人員重測體溫,確認體溫異常后,啟動突發疫情應急處置。無家長接送的學生,讓學生立即佩戴口罩并電話通知家長,詢問14天內有無疫情重點地區旅居史、途徑史或有確診、疑似病例接觸史。如果有相關情況,打120通知相關醫院派車接診,并通知屬地衛生防疫部門以及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如沒有相關情況,通知家長接回家并及時就醫。校醫做好登記,報晨檢。有家長接送的學生,勸返、叮囑及時就醫并按醫療機構指引處理,班主任登記晨檢。
8.報到期間,發現有未按時報到的學生,輔導員(班主任)要及時電話聯系。如了解到有自測(自感)體溫異常或不適,立即詢問學生目前所在位置,安撫學生并告知應對措施,同時第一時間報告院系聯絡員、校區負責人,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四、入校后安全管理
開學后,把健康教育作為開學第一課,通過校內廣播、網絡、張貼宣傳畫、發送宣傳信息等形式,向學生宣傳新冠肺炎等防控知識和要求。加強對重點人員和治愈康復人員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1.開學后,各級各類學校要嚴格控制校內人員聚集活動,針對可能出現聚集的重點場所、重點時段提前做好預案,及時采取防范措施。
2.強化對滯留疫區、在外實習實訓、校外住宿、醫學隔離等師生以及外國留學生群體的管理,加強思想引導、心理疏導和學業指導。
3.對校園實行封閉式管理,減少出入口,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門;嚴格落實校內人員出入登記(審批)、身份核驗和體溫檢測等制度,對不服從管理的一律嚴肅處理。
4.全面做好校園環境清潔衛生,按要求對各類場所和重點部位進行消毒;對圖書館、體育館、商業服務網點等實施人流量限制;加強校內食堂和學生配餐管理,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實行分時、分散、打包就餐。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寧可嚴十分、不可松一毫。開學前,學校要做好防控預案,抓實抓細防疫的每一個細節,確保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此外,多省開學時間定了!
日前,湖南省宣布自4月7日起分批次錯時錯峰開學。此前,貴州、云南、福建等地已確定分批次開學時間。
湖南
高三年級、初三年級4月7日開學
湖南省教育廳27日晚通報,全省高三年級、初三年級于4月7日開學。之后,湖南各市州根據本地疫情情況,按照中學其他年級、小學、幼兒園的順序,明確轄區各縣市區中小學其他年級和幼兒園錯時錯峰開學時間。高校在其所在城市的中小學基本開學后開學。
吉林
高三年級4月7日開學
吉林省教育廳27日消息,吉林省高三年級(含中職學校畢業年級)將于4月7日開學。在確保高三年級安全有序及時開學的前提下,各地通過綜合研判、審慎確定中小學其他學段、其他年級開學時間。
山西
高校本碩博畢業年級4月10日開學
3月27日下午,山西省教育廳宣布,全省高校本碩博畢業年級,按4月10日做開學準備,高職、高專畢業班,按4月15日做開學準備,初三年級和中職畢業班,統一按4月25日做開學準備,其他學段開學視疫情防控形勢,由省里統一安排,提前一周通知。
此外,山西25萬余名高三學生已于3月25日正式復課,學校采取小班化教學,每個班級不超過30人,實行全封閉管理,學校為學生每天每人配發一只一次性口罩。
遼寧
4月中旬起高三年級省域內同步返校
4月中旬起,高三年級實行省域內同步返校,具體時間由省教育廳通知;初三年級實行同一市域同步返校,具體時間由市級教育部門通知;中小學其他年級及中等職業學校適時返校,具體時間由市級教育部門通知,分批錯時開學;高等院校按照教育部安排確定開學時間,高校留學生復學視國際疫情發展另行確定;各類幼兒園待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開始復學。
寧夏
4月20日前本科畢業年級有序返校
18日,寧夏印發方案,3月25日前,高三和初三年級學生原則上恢復正常教學。4月20日前,普通本科院校畢業年級有序返校。
貴州、云南、福建等地也已確定分批次開學時間。
多地相繼制定開學計劃
明確開學時間
一覽表請查收!
云南省按下暫緩鍵
雖然又有多地明確開學時間,但云南省卻按下了暫緩鍵。據云南省教育廳此前消息,在原定的開學時間中,3月30日,中小學其他年級開學。但在3月27日,云南省教育廳發布《關于高三初三年級外其他學生暫不開學的通知》。
此前發布的通知
↓↓↓
3月27日發布的通知↓↓↓
通知表示:除高三、初三年級外,其他學段、年級學生暫不開學。具體開學時間另行通知。高三、初三年級已經開學的學校,要嚴格落實校園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措施,確保師生生命健康安全。
此外,3月29日,
四川廣元市也針對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復課時間做出調整,
將分4批次全面開學復課。
其中,定于3月30日開學的幼兒園調整為不早于4月20日開學復課。
四川廣元調整開學時間具體內容如下↓↓↓
廣元市教育局關于調整
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復課時間的通知
各縣(區)教育(教科)局,在廣高校,市直屬學校:現將我市 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復課時間具體調整如下:
第一批:4月1日,全市高三年級(含已報名參加高考的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年級學生)開學復課。
第二批:4月7日,全市初三、高二、高一年級開學復課。
第三批:4月13日,中等職業學校非高考班級、初二、初一及小學 4—6年級開學復課。
第四批:4月20日,小學 1—3年級、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開學復課。
在廣高校開學時間根據省教育廳規定另行確定,正式開學前學生不得返校。畢業年級、醫學類、有科研要求的學生按有關規定報批后可先安排返校復課。
校外培訓機構4月20日前不得開展線下培訓活動。
義務教育階段(除初三外)和幼兒園的開學時間為建議時間,具體開學時間按屬地管理原則,由所在縣(區)黨委政府根據當地疫情防控形勢,綜合評估后按照不早于建議時間確定。
各地各學校要按照“分區分類、分級分段、錯時錯峰、陸續有序”原則組織開學復課,確保師生員工安全。
內容來源:人民日報、大眾日報、青島日報、央視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