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郵輪母港區開工!總投資313.5億元項目落地
3月28日,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開工暨全球招商推介儀式在青島港大港港區舉行,這標志著關系青島城市未來的百年工程,從藍圖向現實邁出了一大步,青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到場站臺,也體現著青島辦好這個百年工程的決心。
儀式上,總投資313.5億元的15個項目簽約落地,這些項目涵蓋新航運、新金融、新航運、國際客廳、創新傳媒、特色文旅等行業領域,塑造著郵輪母港的品質與未來;而青島國際郵輪母港的建設,正是用平臺思維做乘法、集聚全球優勢要素資源,打造青島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地標。
讓百年老港區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是青島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進程中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作為青島歷史起航的原點,青島港老港區承載著“萬里連檣、風帆遮海”的航運記憶,但在不少青島人心里,老青島的風情與唯一一個中國主城區碼頭的優勢,可能更多被遮蔽在狹窄的街道與貨運碼頭的揚塵之下。
而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的建設無疑是這片老港區的歷史轉機。
2015年5月正式投產運營的青島郵輪母港,開啟了港口轉型的步伐。隨著上合示范區、自貿試驗區等國家戰略的疊加,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的建設也不斷加速,“郵輪經濟”的新時代畫卷正在青島徐徐展開。
其實,郵輪之于青島的意義,不僅僅是高端旅游、高端服務業,也不僅僅在于拉動老城區的完善升級,更在于推動青島的高質量開放。
郵輪經濟是“黃金水道”、是高附加值行業、吸引高價值群體,但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的規劃設計,并不局限在郵輪上,而是讓郵輪成為投向青島的一個石子,激起航運、貿易、金融等漣漪,最終目的還是放大青島的開放優勢。未來,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將成為青島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元素聚集地,滋養青年人成長、發展、創業的新平臺,努力建設我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的承載區、國際資源對接的思想策源地、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的核心區。
開放需要載體,硬件的載體是城市空間、軟件的載體是城市功能。
城市:邁阿密
譬如有著“世界郵輪之都”的邁阿密,除了便利的海運與空運條件、優美的自然環境外,更重要的其實在于邁阿密是僅次于紐約排名第二的美國金融城市,也是美國最大的國際性銀行聚集地,還是美國航空公司、迪士尼、埃克森美孚、聯邦快遞、微軟等公司企業的總部所在。
金融、貿易、媒體、娛樂、藝術等諸多要素匯聚在一起,這才有了世界郵輪之都的蓬勃力量。
而像國內郵輪產業“第一梯隊”中的佼佼者,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也是從有著20多年歷史的滾裝碼頭轉型而來,能夠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郵輪母港,與上海的金融優勢、以及長三角的消費觀念、收入水平等是分不開的;天津國際郵輪母港依托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勢;而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深圳招商蛇口郵輪母港的發展底氣則在于粵港澳大灣區;配套的服務設施、商業綜合體是郵輪經濟產業鏈的關鍵。
其實,這也是為什么青島要發展郵輪產業,不僅因為母港本身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看中的更是郵輪產業的高附加值和產業帶動能力,以郵輪港區為“爆破點”,讓老港區的品質高起來,檔次提起來,與青島的開放發展大勢合起來。這其實也與郵輪母港的興盛相輔相成,因為郵輪產業針對的當然不能只是“青島大媽”兜兒里的錢,服務的對象也不可能只是老城區的原住民,而是高收入群體,而要留住他們,就得有相應的金融、貿易等配套設施。
而且,青島本身也有著各種先天和后天的優勢。
從硬件來看,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所在的區域,正是承載青島百年發展記憶的開放見證者,眾多帶有歐式風情、歷史韻味的老建筑,造就了青島獨特的城市景觀。位于市區、交通便利、風情獨特,種種優勢讓青島的老城區先天具備發展高端旅游、高端服務業的土壤。
從軟件來看,一系列國家戰略的落地,“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下,青島的開放優勢不斷強化,圍繞開放衍生而出的金融服務、航運貿易等現代服務業態正在青島集聚,青島的城市功能已經做好了承接更高端業態的準備。
2019年9月10日,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從青島母港起航
郵輪經濟是個引子,引爆的是青島老城區的優勢資源。
不可否認,由于近幾十年來青島的發展重心東移,高收入群體、高附加值產業也隨之離開,老城區的產業結構和收入水平實際上是在不斷“降級”,這成了老城區一直想振興但卻難以振興的根本原因。郵輪經濟正是在青島城市功能已經具備條件、城市硬件也契合產業需求的基礎上,破解老城區發展困境、增添青島開放優勢的不二選擇,無論從解決當下的發展問題、還是立足長遠的開放大勢,郵輪經濟與青島發展都顯得十分“門當戶對”。
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的一系列規劃,正是通過最表層的郵輪經濟,以此帶動產業鏈深層的金融貿易、智慧創新、商務文化等產業發展,讓高端產業帶來高收入,而高收入群體正是郵輪經濟的目標客戶。
而且郵輪本身作為一種“外向型”的高端旅游方式,在讓青島吸引更多高層次國際旅客之外,也能串聯起船公司、餐飲、演藝、倉儲物流等一整條郵輪產業鏈,進而衍生出航企總部、船舶經紀、船舶融資、跨境電商、全球集采中心、航運貿易融資與保險等周邊產業的發展機會,最終推動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的打造。
因此,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的發展方向也很明確,要發展郵輪旅游、金融貿易、智慧創新、商務文化四大產業,其中,規劃方案將郵輪母港區劃分為樂海坊、探海坊、尚海坊、通海坊、居海坊等五大片區。
這五大片區分別對應著活力時尚、海洋探索、郵輪高端服務、海洋創新融合、綜合配套宜居等不同的規劃主題,不僅關注文化消費、購物餐飲、商務辦公等郵輪配套服務設施,而且注重海洋經濟的發展培育、國際學校的打造等服務項目,通過服務聯通、區域協同,來實現大港港區的全面升級,而且老城區的品質上去了,高收入群體留住了,產業發展起來了,抓住郵輪經濟要迎來第二個“黃金十年”的時機,郵輪母港未必不能成為青島的下一個千億級產業鏈。
為此,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的招商政策針對性很強,也下了“狠心”。引進外資項目、引進現代金融機構、引進總部企業是招商政策的重點,根據引進項目與企業、機構的規模不同,最高可獎勵1億元。
此外,郵輪公司在青常態化運營也會獲得獎補;外資項目與內資項目的引薦方,根據年實際到賬的投資額,也會獲得相應的獎勵。
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的建設,不僅是青島城市品質的一部分,也是站在未來看今天的布局,高標準打造能夠整合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郵輪母港,正是青島聚焦開放大勢、做足海的文章的關鍵一步。
相關報道:
快訊|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開工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3月28日上午,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開工暨全球招商推介儀式在青島港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出席儀式并致辭,市委副書記、市長孟凡利出席。
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是我市依托青島港老港區轉型發展的重要區域,是市委、市政府圍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著眼未來百年發展的歷史性工程,擁有 9公里長的港口岸線和4.2平方公里寶貴土地,規劃總建筑規模539萬平方米。該區域的轉型改造是城市歷史城區更新發展的重大平臺。
去年,我市委托曾擔任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的吳志強院士團隊,完成了《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概念規劃與城市設計(整合)暨啟動區修規與單體方案設計》。規劃團隊從設計理念、業態策劃、血脈聯通、綠地生態、文化旅游、智慧城市、運營策略等七個方面,描繪了一個集聚郵輪旅游、金融貿易、智慧創新、商務文化四大產業為一體的國際港城新藍圖。劃分為活力時尚板塊—樂海坊、海洋探索主題板塊—探海坊、郵輪高端服務板塊—尚海坊、海洋創新融合板塊—通海坊、綜合配套宜居板塊—居海坊,多板塊交相輝映,按照近、中、遠期進行更新改造,逐步完成大港港區全面轉型升級。未來將建設成為我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的承載區、國際資源對接的思想策源地、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的核心區。
(記者 薛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