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中切除腫瘤 青島完成首例術中喚醒顱內腫瘤切除
青島新聞網3月27日訊(記者 孫志文 通訊員 徐福強)“喂,醒醒,現在感覺怎么樣,有什么不舒服嗎”“跟著我指示做,動動手指,復述1,2,3”……這是發生在青島市市立醫院手術室的一段醫患間的對話。側臥在手術臺上的是25歲青島小伙小李。由于大腦運動區的腫瘤,不久前他在一周內突發兩次意識喪失、肢體抽搐。為最大限度保留他的肢體活動能力、避免術后出現功能障礙,市立醫院的本部神經外科團隊決定采用“術中喚醒”的手術方式,為小李精準切除腫瘤。據了解,這是青島市首例“術中喚醒”顱內腫瘤切除術。
小伙突發癲癇,原是腦腫瘤作亂
25歲的青島小伙李先生,身體一直很健康,過去1周突發2次意識喪失,肢體抽搐,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與工作,不明原因的他瞬時陷入焦慮和恐懼。在當地醫院就診后,李先生被診斷為“顱內占位性病變”,病變位于大腦運動區,正是這個病變讓小李出現意識喪失、抽搐的癥狀。但該位置特殊,手術風險很大,稍有不慎便會導致肢體癱瘓,如果不手術,癲癇頻繁發作,嚴重影響生活工作,25歲的李先生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團隊不畏挑戰,反復討論制定周密方案
小李慕名來到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神經外科,王偉民主任醫師接診后詳細詢問了病史,結合他提供的病史及影像學資料,初步診斷為“右側中央前回海綿狀血管瘤合并出血”。收住入院后,本部神經外科團隊和麻醉手術科團隊展開積極討論,最終一致認為,因病變位于大腦運動區,手術風險大,為了保障病人的良好預后,決定采用“術中喚醒”的手術方案。“術中喚醒”對手術醫師及麻醉醫師有著極高的要求。主刀醫師要有高超的手法,巧妙避開“雷區”,精準干凈切除病變組織;為最大限度減小病人喚醒時的氣道刺激,采用喉罩替代氣管插管的方式,麻醉醫師需熟練掌握側位喉罩置入、麻醉藥物應用、麻醉深度的監測和調控、喉罩拔出后氣道管理等技術才能讓患者從全麻狀態下快速清醒,讓病人保持在清醒、無痛、舒適的手術狀態下,按照事前計劃與手術或麻醉醫師進行肢體和語言交流,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此前青島尚未開展此類手術。為保障手術的順利完成,術前,手術團隊查閱了大量相關文獻,并與北京宣武醫院專家進行溝通,制定了詳細手術方案,對喚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制定了相應的處理流程,將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超聲精確定位,交流中切除腫瘤
3月9日9時40分,手術開始,小李的大腦皮層暴露在主刀醫生王偉民主任面前,通過術中超聲技術再次精準確認病變位置后,王偉民將腫瘤大部分切除,剩余毗鄰肢體活動關鍵部位的腫瘤,需要在病人清醒的狀態下切除,麻醉醫師將病人喚醒,拔出喉罩,每30秒鐘與病人語言交流一次,并持續讓病人按要求活動手腳。切除腫瘤過程中,小李意識清楚,應答準確,可遵囑活動手腳,無疼痛感。完全切除腫瘤后,小李應答及肢體活動無改變,麻醉醫師按照計劃調整麻醉藥物劑量和類型,小李再次進入全麻狀態,順利完成手術的全部步驟。術后小李癲癇再未發作,肢體活動與術前相比無變化。小李擺脫了疾病的痛苦,如獲新生,目前已經順利出院,完全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
支援前線治病救人,抗疫復工兩不誤
新冠疫情發生后,市立醫院先后派出61名醫護骨干馳援黃岡、武漢、北京機場、青島胸科醫院。在醫護人員緊張的情況下,醫院各科室人員加班加點、開足馬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精準推進復工復診,有序開展搶救診療工作,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和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