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青島口罩生產線:想進車間 先過五道"關"
青島新聞網3月13日訊(記者 張力偉 劉倩倩)這個春天,當“買口罩”成為熱門話題,當口罩成了人們生活中的標配,你是否好奇過,口罩到底是怎么生產出來的?近日,青島新聞網記者來到位于萊西市的青島海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將鏡頭對準口罩生產線,為您揭秘一只口罩的“成長記”。
據了解,目前,企業(yè)的口罩生產線,滿負荷狀態(tài)下可日產15萬只口罩。近期,企業(yè)每天生產口罩10-12萬只,由青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統(tǒng)一調配,保障島城的口罩供應。
工人緊張忙碌著。
進入生產車間前 必須要經過五道“關”
在青島海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記者發(fā)現,工人想進入生產車間,必須要經過五道“關”,層層消毒殺菌,確保生產安全。
在公司質量部經理于世杰的帶領下,拍攝設備消毒后,我們順利開啟今天的口罩生產線探訪之“旅”。據了解,工人進入車間第一步是換鞋,將平常穿的鞋換成進車間專用的拖鞋;接下來,進入“一更”房間,把外套脫掉;然后進入洗手的房間,手洗干凈、吹干后,進入“二更”房間;在“二更”,穿上潔凈工作服,換上潔凈工作鞋;最后進入手消毒間,用酒精消毒劑消毒后,才能進入生產車間。
無紡布和熔噴布三層復合。
于世杰介紹,他們現階段只生產“非無菌”的一般民用口罩,由3層組成,內外層均為無紡布,中間夾著一層熔噴布。在生產線上,記者看到,三層布復合后,經過一體成型機器,再加鼻梁條,一個個帶褶的口罩片就從機器口中“吐”出,再經過“耳帶焊接”步驟后,一只只口罩就成型了。據介紹,機器可自動計數,10個一份,工人們只需檢查核對數量、裝包,就完成了。12位工人,可日產口罩10-12萬只。
口罩片形成。
加上鼻梁條的口罩片。
工人核對數量、裝包。
“一布難求” 熔噴布價格已翻了十幾倍
熔噴布是口罩最核心的材料,熔噴布主要以聚丙烯為主要原料,纖維直徑可以達到1~5微米。空隙多、結構蓬松、抗褶皺能力好,具有獨特的毛細結構的超細纖維增加單位面積纖維的數量和表面積,從而使熔噴布具有很好的過濾性、屏蔽性、絕熱性和吸油性。
于世杰告訴記者,企業(yè)在滿負荷生產的同時,也承擔著成本翻倍的壓力。其中,作為口罩過濾病菌的核心材料,熔噴布價格從春節(jié)前的2萬/噸,暴漲到現在的30多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