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領導帶隊,千名干部給萬戶企業搞服務!青島這波操作很硬核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工作生活節奏,也極大威脅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復工復產,何其艱難。返工人員不足、有些地方限制開工、口罩等防疫物資跟不上、產業鏈上下游不配套、交通物流不暢、資金壓力大……企業復工復產面臨著重重困難,不是政府一聲令下就能解決,還要靠前服務,急企業之需,幫企業之困,解企業之難。
為有效應對疫情對經濟運行的沖擊和影響,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青島再現“硬核”操作——組織千名干部下沉到一線,聯系服務萬戶企業!
2月25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千名干部聯系服務萬戶企業”工作方案》,確定從市、區(市)兩級機關選派1000名黨員干部,組成服務企業工作隊下沉一線,全力助推企業復工復產、達產達效。服務時間暫定為一年。
工作隊由市、區(市)兩級機關干部組成,市級領導同志擔任隊長,把“四上企業”全部納入聯系服務范圍,工作隊陣容之強大、覆蓋企業范圍之廣前所未有。讓每個企業“有人聯系、問題有處反映、困難馬上解決”,這些工作隊不是花架子,他們是來千方百計解決企業實際困難的。
疫情的影響是一時的,從長遠看,經濟社會發展才是永恒的主題。青島很早就把“在確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作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調。
所以,“千名干部聯系服務萬戶企業”不僅僅是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臨時起意,疫情結束后,工作隊還將繼續聯系企業、走進企業、服務企業,形成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改進政務服務的長效機制,當好企業的宣傳員、信息員、服務員、聯絡員。
1
這支工作隊陣容強大
從全市選派精兵強將到企業服務,青島早有嘗試。
“有事就找服務隊。”從2018年底開始,這句話就在青島民營企業中流行開來。
2018年開始,青島選派90名精兵強將組成15支服務企業工作隊,下沉到82家民營企業、外資外貿企業和駐青國有企業。服務隊就是政府靠前服務的小分隊。他們的任務是深入區市、深入行業、深入企業,突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深入了解情況,摸清問題,找準原因,研究提出對策,解決實際困難。
此次青島選派千名干部進萬企,與過去的服務企業工作隊又有很大不同。
首先是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復雜的形勢,要求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在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這也決定了,此次成立的服務企業工作隊,既要與疫情防控緊密銜接,又要密切服務經濟發展。
在運行機制上,服務企業工作隊與市委、市政府已組建的區(市)疫情防控指導組相銜接,由疫情防控指導組組長兼任服務企業工作隊隊長,統籌指導區(市)疫情防控與經濟運行工作,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同時,工作隊在市委經濟運行應急保障指揮部領導下開展工作,作為指揮部的“手臂”下沉一線,聯系企業、掌握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疫情防控結束后,工作隊轉為常態化運行機制,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改進政務服務的重要抓手,持續推動工作落實。
其次,此次服務企業工作隊陣容之強大、覆蓋企業范圍之廣前所未有。
工作隊由市、區(市)兩級機關干部組成,除由市級領導同志擔任隊長外,每支工作隊安排3名副隊長,包括市直部門(單位)局級領導干部和區(市)負責政府常務工作的副區(市)長。
每支工作隊規模 100人,主要從涉企部門抽調,其中,市直部門(單位)30人、區(市)直部門(單位)70人。各區(市)按鎮(街道)數量、企業分布情況等劃分為若干片區,每個片區派駐 1個小分隊,每名隊員聯系服務 10家左右企業。
工作隊把“四上企業”全部納入聯系服務范圍,確保每個企業有 1名固定聯絡員,同時指導區(市)做到轄區所有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全覆蓋,實現每戶企業“有人聯系、問題有處反映、困難馬上解決”。
2
能協調解決的
要靠上協調、馬上解決
實際早在復工復產之初,青島就開始發揮黨員干部的力量,對34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分片包干、逐家對接,有序組織人員返崗,努力保障復工。
“一企一干部”夯實企業防控體系,“一企一方案”協調解決企業問題,“一天一通報”督導防控措施落實……復工以來,青島各級各部門切實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責任、領導責任、屬地責任,把防控措施落細落小落到位。
各區市也不斷推出各項政策措施,出人出力幫企業減負擔、快復產,廣大黨員干部日夜奔波在企業復工復產一線,用“辛苦指數”,贏來企業“復工速度”。
疫情當前,復工復產正在全面推進,企業有不同的困難,也有共同的難題。比如,政府出臺了那么多扶持政策,企業不知曉不熟悉,本該享受的政策享受不到。再如,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不知該向誰反映、如何解決等等。
如何發揮這1000名干部的作用,把服務送到企業心坎里?既不給基層、企業添負擔,又找準穴位真正服務到點子上,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工作方案》對服務企業工作隊的職責作出明確要求——
■深入一線服務。疫情防控期間,工作隊要全力下沉一線,逐一與企業面對面交流,搞好政策宣傳解讀,提振企業信心,引導企業盡快復工復產、達產達效。
■著力解決問題。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問題,特別是當前復工復產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工作隊能夠協調解決的要馬上幫助解決;需要提請區(市)解決的,要迅速轉區(市)相關職能部門辦理并督促解決;需要市級層面研究解決的,要及時報指揮部研究解決,重大事項由市委常委會研究確定。
■當好參謀助手。工作隊要通過走訪企業一線、行業一線、鎮街一線,搞好調查研究,注重發現面上存在的共性問題,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意見建議,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疫情防控期間,各工作隊每周要向指揮部辦公室報告一次工作情況,重要情況隨時報告。
■創造性開展工作。工作隊實行隊長負責制,擔任隊長的市級領導同志要靠前指揮,完善內部分工和運行機制,針對所派駐區(市)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探索服務企業的有效渠道和方式,注重用制度形式將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定下來,努力形成一批政府服務企業的典型案例。
疫情結束了,工作隊的使命就完成了嗎?當然不是。工作隊暫定服務時間為一年,疫情結束后,仍要實行“一對一”長效聯系服務機制,常態化深入企業一線,密切溝通聯系,當好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持續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改進政務服務。
這個“差事”不好當,青島市委組織部將加強對選派干部的跟蹤了解,將表現情況作為表揚獎勵、選拔使用的重要依據;同時,實行不勝任不合格干部“召回”制度,違規違紀的將嚴肅問責。
3
找準“穴位”
“硬核”操作成就高復工率
截至2月23日,青島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復工復產3327戶,復工率97.7%,返崗工人數41.7萬,人員返崗率64%。這一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高復工率得益于早研判、早謀劃、早部署,得益于青島針對企業關切的急點、難點、痛點問題陸續出臺、落實的一系列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專項政策和舉措。
2月3日,青島在國內同類城市中,率先發布了支持企業恢復生產,保經營、穩發展的18條舉措,在緩繳社保、延期繳納稅款等方面為企業雪中送炭;2月20日,又出臺了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16條意見,構建扶持企業“18+N”政策體系;2月21日,針對企業收入下降等困難,連夜印發《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促進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的實施意見》,出臺了21條管用實招。這些政策,一波比一波針對性更強、含金量更高、實用性更強。
搞清楚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才能對癥下藥。早在企業全力準備復工之際,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就適時發布了青島市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調查問卷,短短一天時間就收集了450家企業反饋信息。反饋數據顯示,疫情對企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國內外市場訂單減少(68.9%)、勞動力成本高、招工難(52.3%)、物流不暢(51.8%)、缺乏資金(40.3%)等方面。
員工回不來開不了工?安排!青島組織全市48家客運企業、儲備客運包車1936輛,開展“點對點、一站式”定制化運輸服務,已累計為27家企業,開行返崗包車217車次,跨越8省運送職工5222名。
開復工審批手續復雜?安排!青島發文明確,企業復工無需審批,復工企業只需將復工方案報區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備案,同時提交疫情防控承諾書,即可安排復工。
資金周轉不開?安排!開通審核撥付綠色通道,提前為301家企業撥付支持企業發展資金1.14億元。第一時間將首批575家企業的170億元需求推送給金融機構,截至2月19日,青島市銀行機構累計發放貸款31.67億元。
遭遇用工難、用工荒?安排!實施中小企業職業介紹補貼政策,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介紹符合條件的人員就業,按每介紹1人300元標準給予補貼。搭建線上用工對接平臺,為6602家企業發布招聘信息,提供崗位21.8萬個,有8.3萬名勞動者求職洽談,2.8萬人達成就業意向。
各項稅費負擔重?安排!青島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工傷、失業三項社保費的單位繳費。出臺了延期繳納稅款、減免中小企業稅費、優化退稅服務、引導降低小微企業房租成本等政策,作出了“對因受疫情影響辦理申報困難的中小企業,由企業申請,依法辦理延期申報”“因疫情影響遭受重大損失,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確有困難的,經稅務機關核準,減征或者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規定。
開工缺口罩等防疫物品?安排!青島市商務局出臺《應對當前疫情做好外經貿工作的具體措施》,其中有一條就是運用市場化措施幫助企業緩解口罩、體溫計、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缺口。
青島這一波“硬核”操作,針對性強,力道精準,契合了企業的實際需求。
在這場復工復產戰役中,青島實現了“在確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的戰略目標,在復工率等關鍵指標上,取得了領先,開了個好頭。
如何把良好的勢頭延續下去,圓滿實現今年的經濟發展目標,離不開企業的支持、離不開項目的支撐。青島始終與企業、與企業家肩并肩手拉手,一起扛過疫情的沖擊,一起迎接高質量發展的春天!
作者: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