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已發現聚集性疫情10起 專家:要充分認識防控的復雜性
青島新聞網2月15日訊(記者 陳艷)2月12日,青島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第三次新聞發布會,通報青島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新進展情況。會上通報稱,截至2月12日0時,全市累計報告53例確診病例,已發現聚集性疫情10起。這些聚集性疫情提示:人員聚集對病毒傳播風險大,應引起大家高度重視。
發布會上提到,市南區某慢性病患者,因與同病房湖北籍患者及其來青探視的家人密切接觸感染發病,并直接或間接導致10人發病確診。
記者了解到,這起聚集性疫情發生在青島市第九人民醫院,確診病例中有兩名醫護人員,還有一名日照籍的護工。
九醫的這起疫情是怎么發生的?源頭在哪里?對青島的防控工作又有哪些啟示?記者為此事的來龍去脈做了深入探訪。
“破案”
“防控疫情,最關鍵的一招是阻斷傳染源。”青島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專家咨詢組專家姜法春說。
阻斷傳染源,首先得找出傳染源。
在尋找九醫聚集性疫情的傳染源時,疾控機構和醫院頗費了一番周折。
首先確診的病例是28歲的張某,他2月2日到市第九人民醫院看望其奶奶(病例32),經預檢分診發現其發熱至39℃,遂在發熱門診隔離治療,2月3日下午確診為新冠肺炎,疾控機構隨即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2月4日,張某的密切接觸者——奶奶(病例32)、姑姑(病例33)先后被確診為新冠肺炎。
經流行病學調查,張某1月24日曾去醫院看望奶奶,之后在其姑姑家聚餐,共同聚餐者7人,均否認有疫區旅居史。
傳染源會在哪?
經市區兩級疾控中心和公安部門進一步追蹤調查,發現張某的奶奶(病例32)2019年10月因臨床診斷肺間質纖維化在市第九人民醫院住院,2020年1月4日-21日、1月23日-2月4日又因肺間質纖維化并感染兩次在市第九人民醫院住院,均住在急診科同一病房。
張某的奶奶1月4日-21日在市第九人民醫院住院期間,1月16日-21日與湖北省天門市一患者住同一病房。該患者1月16日入院,其2名家屬(母親和哥哥)于1月17日自湖北省天門市來青陪護,其哥哥于1月18日、其母親與該患者于1月21日分別返回天門市。市疾控中心于2月5日19時許,電話聯系患者哥哥,得知患者及家屬3人正在天門市當地進行居家醫學觀察。
根據上述流行病學調查證據資料推斷,市疾病控制專家組判定,張某的奶奶(病例32)系住院期間(1月16日-21日),被同病室湖北來青人員感染,為此次聚集性疫情可追溯的原因。
至此,真相大白,傳染鏈條水落石出。
疫情發生后,疾控機構先后排查860人,確定151名密切接觸者,全部納入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目前已有4名密切接觸者解除隔離。
“九醫初期發現的3例病例均沒有湖北旅居史,這對人員排查、防控布局帶來不小困難。即使懷疑也得找出依據。”姜法春說,所以后來擴大了調查范圍,找出了傳染源。
“密切接觸者”的判定
在九醫的聚集性疫情中,2月8日“青島西海岸新區衛生健康官微”發布的一條緊急通知,曾引發關注。
緊急通知中提到:“2月8日,青島西海岸新區收到協查函:2月7日,日照市確診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50歲女性,五蓮縣人,患者自述1月28日出現發熱、乏力癥狀,現在日照市人民醫院隔離治療。2月5日由青島市第九人民醫院附近乘坐公交,經過西海岸新區返回日照市。”
經查,該通知提到的日照市確診的50歲女性新冠肺炎患者,系2019年12月29日至2020年2月5日期間,受家屬聘用在市第九人民醫院陪護2位住院患者的護工陳某某,其陪護的2位患者與病例32不在同一病房。
2月4日病例32在市第九人民醫院確診,護工陳某某為什么2月5日能離開醫院?為什么沒有被隔離?
市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劉春雷表示:病例32確診后,經流行病學調查,該護工因與病例32不在同一病室,不符合密切接觸者判定標準,未列入密切接觸人員范圍,因此沒有對其進行隔離。
記者查詢國家衛健委1月底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管理方案(第三版)》發現,密切接觸者的判定標準中有這樣一條——
密切接觸者指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輕癥病例發病后,無癥狀感染者檢測陽性后,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護者:
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如到密閉環境中探視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按照國家衛健委的判定標準,該護工不納入密切接觸者符合規定。”姜法春說,除此之外,青島疾控部門在相關部門配合下,調取錄像監控,核對、查看每一個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包括接觸了什么人,采沒采取防護措施,再以此做出評估,是否納入密切接觸者范圍。
九醫副院長官明德說,監控顯示,2月5日,陳某某自行離開醫院前,醫院工作人員對其進行了體溫檢測,無異常。
疾控部門調看公交錄像發現,陳某某2月5日由九醫附近乘坐公交車經黃島返回日照過程中佩戴口罩防護。
2月7日,日照市疾控中心曾向青島市疾控中心發來協查函,在青島市相關疾控機構協同下,完成了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健康日照”官微2月8日發布通報稱,陳某某5日晚返回日照后進入醫院進行隔離治療,2月6日核酸檢測呈陰性,2月7日核酸檢測呈陽性,2月8日確診。
截至目前,我市相關部門對陳某某工作場所、去過的公共場所及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均進行了消毒處置,共追蹤密切接觸者36人,包括陳某某陪護的患者、患者家屬在內的密切接觸者均未出現異常,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經我市疾控專家組評估,陳某某為此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病例之一。
醫護人員感染的背后
在這起聚集性疫情中,九醫兩名醫護人員不幸感染。一名為確診病例32的血液標本檢驗技師王某某(病例44),另一名為急診科護士匡某某(病例48)。
住在急診科病房的病例32確診后,急診科護士匡某某為什么沒有馬上被列入密切接觸者范圍?
“病例32確診后,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管理方案(第三版)》規定,經流行病學調查,因工作時匡某某采取了有效防護措施,不符合密切接觸者判定標準,未列入密切接觸人員范圍。”市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劉春雷說,2月7日該醫院又出現檢驗技師王某某發病(個人防護同匡某某),提示醫護人員的防護可能存在風險。
2月7日17時,市南區疾控中心直接將急診科病區和檢驗科全體醫護人員列為密切接觸者,匡某某也在密接范圍內。依據密切接觸者轄區管理的原則,市南區疾控中心給黃島區疾控中心發出協查函,此時匡某某已從單位回到黃島區家中。經查看公交錄像及詢問本人,匡某某上下班出行乘車均佩戴口罩防護。2月7日20時,黃島區派專車將匡某某接至區集中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并采樣,2月8日核酸檢測為陽性,即轉至定點醫院隔離治療,2月9日上午確診。
兩人的感染,也為醫護人員防護敲響了警鐘。
在此之前,曾到過武漢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癥醫學科主任王廣發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他發微博推測,可能通過眼睛感染。但這也僅僅限于推測,并沒有可靠的科學研究支撐。
青島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孫運波分析青島這起病例時說,醫護人員處在與病毒斗爭的第一線,感染的風險確實比普通人高,疫情爆發初期,由于對病毒的了解還未明晰,醫護人員感染的狀況會出現。尤其是當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身體勞累,抵抗力低的時候,病毒就容易趁虛而入。所以隨著對病毒的了解逐步增多后,防護措施也會跟著升級。
“九醫的這起案例充分說明了病毒的狡猾性、防控的復雜性,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還不夠。”青島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專家咨詢組專家姜法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