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用餐也需登記!最嚴餐飲業疫情防控指南上線
青島新聞網2月10日訊(記者 黃曉)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已經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為防止疫情繼續傳播和擴散,保障消費者的健康,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飯店協會、中國烹飪協會、全國酒家酒店等級評定委員會、美團點評集團聯合制定了適用于全國餐飲經營服務的《餐飲企業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經營服務防控指南(暫行)》,該指南經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通過已在全國餐飲企業中參照執行。
《防控指南》中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故要求所有餐飲經營服務企業,全面采集了解上崗員工假期動態(員工去過哪里、是否有發熱、呼吸道感染等癥狀),并登記匯總。有疫情發生地區生活史、旅行史以及與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這三個方面情況的員工暫不返程返崗。要求所有員工對待疫情,不得隱瞞,如有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癥狀以及與來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地區的人員有密切接觸等潛在風險人員要及時報備,并要求員工應當按照要求居家觀察14日,暫不返崗。
為員工進行培訓,佩戴口罩、正確洗手。
同時,各經營單位要做好員工防護知識培訓。要求所有員工上下班途中正確佩戴口罩,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下班。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員工每天進入經營場所(工作區域)前,應安排專門人員給員工檢測體溫,體溫正常可入內工作,并進行洗手消毒。若員工體溫超過37.3℃,應要求員工回家觀察休息。工作中一旦發現員工有發熱、感冒、咳嗽、呼吸道感染等疑似癥狀,應立即停止工作,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上崗必須時刻佩戴口罩(如非一次性口罩,每隔2-4小時使用酒精消毒一次,確保防護效果),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堅持在工作前、操作后、進食前、如廁后按照六步法嚴格洗手,接待顧客應雙方佩戴口罩。從業人員盡量避免與具有呼吸道疾病癥狀的人員密切接觸,避免接觸野生動物。疫情期間,制定員工檔案管理制度,形成每日一報送制度。
增加消毒頻次,每日進行消毒。
該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故要求餐飲經營服務企業在開業前或復業時,準備好醫用外科口罩、醫用消毒水/酒精、紫外線空氣消毒燈、空調系統專用消毒劑、洗手液等防護用品,配備紅外線測溫儀等。盡可能配備有殺菌作用的洗手液或提供消毒紙巾,有條件的企業可把水龍頭改為非接觸式水龍頭,避免接觸。對于顧客接觸較多的走廊、電梯、扶手、洗手間、廁位等空間增加消毒頻次,并每日公示消毒情況。要根據空調使用要求和疫情非常時期的特殊情況,增加過濾器的清潔消毒和更換,保證空調和新風系統的正常運轉。
同時,餐飲企業應杜絕采購、飼養和現場宰殺活禽畜動物。禁止采購不明來源的食材,嚴禁經營、儲存野生動物或野生動物制品。對肉及肉制品做好索證索票工作,確保肉類來源可追溯,尤其是加強對豬肉“兩證一報告”的查驗,杜絕采購、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動物肉類及肉制品。
禁止采購不明來源的食材,確保原材料安全。
顧客進店用餐時,應要求其除就餐外全程佩戴口罩,并對其進行體溫量測,體溫正常方可提供服務。制定用餐人員可追溯制度,形成檔案管理,登記至少一名就餐客人的姓名和有效聯系方式。如發現顧客有發熱(體溫超過37.3℃)、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積極勸離現場并提醒其及時到醫院就診。
在疫情防控解除前,未經上級允許,各餐飲企業停止接待大規模聚餐活動。平日給客人提供零食的經營單位,應停止供應到疫情結束。有條件的經營企業可減少桌椅擺放以加大就餐者之間的距離;有條件的經營單位可用分餐制;內部食堂等經營單位應考慮集中供應,分時段錯峰就餐等服務提供方式。
無論是就餐顧客還是員工、外賣快遞等人員都要測量體溫。
各餐飲企業應增加打包外賣服務,增加線上平臺外賣服務和增加外賣窗口。外賣服務平臺應按同樣要求對外賣配送員進行信息采集和培訓,保證其個人健康,建立完善配送服務質量控制體系,對外賣配送員情況、每日訂單完成情況等進行監控,同時下線野味餐品堅決不予配送。在配送時,配送員應按無接觸配送服務規范標準,避免配送過程中面對面與顧客接觸,其交通工具和盛放食物的容器,應在平時清潔消毒要求的基礎上增加頻次。
鼓勵無接觸配送,堅守崗位的外賣小哥們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