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月27日訊(記者 江東旭)歲末年初,從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開始出現傳染和擴散趨勢。青島市疾控中心于1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防控視頻會議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全面部署防控任務,進入了防控實戰狀態。1月27日,記者走進市疾控中心,實地探訪我市疫情防控戰線上的“幕后戰士”。
病毒核酸檢測。
檢測實驗室24小時輪班檢測 6至8小時出病毒診斷結果
相對于在醫院一線,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醫護人員來說,疾控人員在大家面前略顯低調。其實,每一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確診,都離不開疾控人員的參與。
在抗擊傳染病流行的戰斗中,最關鍵的環節是診斷、救治、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隔離、被污染環境消毒。在這五個環節中,除了救治由臨床醫生承擔外,其余四個環節,疾控人員都是主力軍。青島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副主任、青島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應急檢測組副組長史曉燕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小組負責微生物應急檢測也就是實驗室診斷這個環節。
“診斷是抗擊傳染病的戰斗中非常關鍵的環節,要確診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檢驗人員需要近在咫尺地面對從病人身上病毒最集中的部位采集的樣本,像痰液、鼻咽拭子,支氣管灌洗液等。”史曉燕說,由于每天要多次開展檢測,每輪實驗需要4個小時以上,檢驗人員還需要嚴格按照三級防護的標準來進行防護,穿厚重的防護服,戴著雙層手套,N95口罩和護目鏡,在密閉實驗室里經常需要工作到凌晨,非常辛苦。
史曉燕介紹,所有的疑似樣品,會嚴格遵循“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運輸流程,由專人專車運送至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實驗室24小時不間斷進行病毒檢測工作。“目前我們有五組工作人員輪班檢測,同時建立區市聯動的檢測隊伍,保證檢測工作的順利完成。一般我們接到的疑似病人樣本通常在6到8小時內出檢測結果,部分需要復核的樣品也能夠在24小時以內出具檢測結果,盡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診斷和治療爭取時間。”史曉燕告訴記者。
“診斷結果出來后讓許多原來疑似患者排除,或者確診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患者與醫生也就有了相應的診治方向。”史曉燕說。
檢測實驗室對送檢樣品進行處理。
追蹤密切接觸者 對風險暴露者進行醫學觀察
據了解,青島市疾控中心成立的防控指揮部下設八個小組:疫情防控組、應急檢測組、應急消殺組、生物安全與生物樣品轉運組、宣傳與健康教育組、辦公室、專家組、應急采購后勤保障組。
”我們所在的地方是指揮中樞疫情防控組,這是一個24小時堅守和運轉的陣地。”青島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主任、青島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疫情防控組組長姜法春告訴記者,疫情防控組成立了5個專班,職責是指揮、調度全市疾病預防控制系統疫情防控隊伍,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管理樣本檢測,追蹤密切接觸者,實施醫學觀察。
“自2020年1月19日我市發現首例疑似病例以來,我們第一時間行動,會同轄區流調隊伍,趕赴醫院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姜法春說,這需要直接與病人面對面,需要摸清患者就診前每一個活動細節,重點排查疫區暴露史、活動場所、接觸人群。
面對這次疫情,青島市疾控中心每一名成員舍小家顧大家,吃住在中心。姜法春告訴記者,“我們要迅速采集樣本送實驗室檢測。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追蹤密切接觸者,迅速向相關部門和機構發出協查通報,在最短時間內力爭找到每一位風險暴露者,進行醫學觀察,實施健康管理。”即使是在全家團圓的除夕夜,疾控人也依然默默堅守在崗位,許多同事退掉回家的機票,主動請纓上陣。有的防控崗位工作人員每天只能睡2-3個小時,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
“這場疫情防控可能會是場持久戰,無論面對多少困難,我們全市疾控防疫隊伍必將會攻堅克難,取得最終勝利。”姜法春說。
2020-01-27 人民日報
2020-01-27 青島新聞網
2020-01-27 市衛生健康委
2020-01-27 青島新聞網
2020-01-27 山東交通廣播
2020-01-27 青島新聞網
2020-01-27 青島新聞網
2020-01-27 青島新聞網
2020-01-27 青島新聞網
2020-01-27 山東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