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與奏鳴
——歲序交替中的青島四區報告系列報道一
李滄區:
重塑高質量發展基因
■青島—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
剛剛過去的2019年,李滄區宜業宜居宜身宜心的創新型花園式中心城區建設取得新成績、實現新突破。
李滄區主要經濟指標較快增長,預計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6.26億元,增長6.08%。青島國際院士港按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三位一體功能定位,重點做好“優化、規范、做實”三篇文章,奮力打造青島科技引領城建設的重要支撐點,81萬平方米的產業核心區試驗區生物醫藥板塊部分啟用。
落地95數字經濟港、順豐同城物流區域總部等過億元項目61個,總投資額278.8億元。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獲評省級成長型數字經濟園區,一期實現稅收1.3億元,增長14%;二期正式啟用,入駐企業62家,實現稅收1.4億元,誕生了李滄區第二座稅收億元樓。
2020年,李滄區將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奮力開拓以院士港為主體的高質量發展基因重塑新路。
落實“雙百千”行動和“一業一策”計劃,建設數字經濟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設立專項產業基金。推動國際特別創新區產業升級,加快新零售規劃布局。發揮好絲路協創中心、郵政跨境電商產業園等開放平臺作用,大力引進優質外貿企業,完成進出口額220億元。推動樓山片區轉型升級。確保城碩大廈、永平路76號等12個產業項目竣工運營。
實施現代產業精準招商行動,充分借助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等重大開放平臺,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優秀上市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全年引進過億元項目65個以上,總投資額350億元以上,引進培育總部和功能性機構不少于10個。引進各類人才1萬名以上,新增市場主體2萬戶以上。
記者點評:
李滄區一直在向城市發展的“C位”艱辛邁進。回首過往,逐漸擺脫底色濃重的傳統工業區面貌的李滄區,要實現新舊動能平穩換擋,可謂路途艱難,這考驗著為政者的智慧和干部群眾的決心。但細心的人在李滄身上看到了希望,李滄區緊緊抓住了“人”這個最核心的要素,突破思想革命、質量革命、效率革命、程序革命,全區上下精氣神的提振、開放的視野、思想上的“破冰”、行動上的突圍,用好用足國家戰略疊加的利好,從中尋找新的機會與新的增長點。
2018年,李滄區首次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破百億;2019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再破百億。這個百億殊為不易!
在李滄,一條以青島國際院士港為主體的高質量發展基因重塑的新路正加速開辟。作為新生者、追趕者、探索者,院士港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繪制“人才地圖”和“產業地圖”,為“搞活一座城”增色添彩。李滄區有17條河、12座山,優越的生態稟賦應該轉化為發展競爭力。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萌 周偉 霍璟祎 /文 劉棟/攝影)
2020-01-22 國新辦
2020-01-22 人民日報
2020-01-22 青島新聞網
2020-01-22 愛青島
2020-01-22 青島日報
2020-01-22 青島日報
2020-01-22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1-22 青島新聞網
2020-01-22 青島新聞網
2020-01-22 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