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拖船駕駛員座椅。
青島新聞網1月21日訊(記者 江東旭)1月21日,山東港口青島港黃島油港區,青島港輪駁公司船長徐超正駕駛“青港拖6”輪協助一條油船靠泊。此刻,海風凜冽,波翻濤涌,人在顛簸起伏的拖輪甲板上很難保持直線行走。而徐超在駕駛室的黑色座椅上卻“任它風吹浪打,穩坐釣魚臺”,輕松保持身體平衡,準確指揮作業。
這可不是一把普通的椅子。盡管外觀和其他椅子別無二致,可實際內有乾坤。原來,這就是青島港輪駁公司剛剛與合作伙伴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艦船技術保障公司聯合研發的自動平衡減震減搖座椅,內部綜合運用了減搖裝置、DSP處理模塊、傳感器模塊等先進技術,使座椅具備自動平衡、減震減搖功能,能自主適應一定范圍內船舶的搖擺和震動,有效保證了駕駛的穩定性、平衡性、舒適性,減輕了船員的身體疲勞和緊張感,是不折不扣的全國首創拖輪專利技術。
從硬木板凳到“黑科技”座椅
這把“黑科技”座椅的誕生,背后有一段故事。2019年初,青島港開展工作調研,登上拖輪的集團領導看到駕駛員在重達四、五十斤的硬木座椅上一干就是十多個小時,聽到多數船員腰椎、頸椎普遍疲勞的情況反饋,現場確立攻關課題,要求立即研究改善船員工作條件。
在很多人看來,在科技快速進步的今天,找到一把防震防搖的椅子應該不算什么難事,但事實卻并非如此簡單。攻關團隊咨詢了眾多同行和廠家,卻多次碰壁,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產品。國外某些游艇上有“減震座椅”但不防搖,只有參考價值,對生產作業船舶幫助不大。
在青島港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攻關團隊終于在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艦船技術保障公司了解到了可行技術理念。雙方攜手攻關,方案修改了幾十遍,座椅實體三次推倒重來,又進行了近3個月的海上試驗,特別是選擇風浪較大的惡劣海況上船調試,在技術、職工體驗感等方面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參與該項目的青島港輪駁公司經理助理張雷說:“我們的目標是,在橫搖30度、縱搖26度的情況下,座椅傾斜不超過2度。同時要基本消除船舶震動給船員帶來的不適感。實際應用后,基本達到了設計指標!”
青島港聯合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發的“自動平衡減震減搖座椅”。
同時,攻關團隊還選擇了有透氣性的座椅材質,增加了按摩、加熱等功能和滑動軌道,能進行前后調節和椅背角度調整。駕駛員需要站立操作時,能輕松移動座椅,再也不用像過去一樣去拖動四、五十斤的硬木座椅了。
一把座椅的使命與情懷
為一把椅子如此大費周折,究竟值不值得?船長和船員們的反饋給出了答案。
“亞洲12號”輪船長遲乃勝伴隨新座椅調試兩個多月,是試用座椅時間最長的人:“最大感受就是疲勞感降低了!以前座椅隨著船動,人體會不自覺地尋找平衡點,像腰部、腿部肌肉會長時間處于緊繃狀態,兩個小時左右就會很累。而現在有了新座椅的自動調節適應,可以把身體平衡交給椅子負責,我們的身體疲勞感明顯減輕了,能更專心干活,對安全、效率都很有幫助!”
“對于普通人來說,椅子是用來休息的。但對我們而言,一次作業可能要連續坐上七、八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是工作的崗位。港口從細節關注船員的健康,用一把好椅子解決了幾代船員的‘心病’,我覺得這是一種最具體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輪駁公司總指導船長周學良說。
據了解,該座椅正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輪駁公司將加強推廣應用,讓更多駕駛員、輪機人員都能享受到“黑科技”的福利。未來,將與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艦船技術保障公司聯手進行技術升級,爭取推出性能更佳的“2.0”版,把更多操控功能轉移到座椅上,真正實現“人椅合一”。
2020-01-22 青島日報
2020-01-22 央視新聞
2020-01-22 青島日報
2020-01-22 青島日報
2020-01-22 青島新聞網
2020-01-19 青島新聞網
2020-01-22 青島新聞網
2020-01-22 青島新聞網
2020-01-22 青青島社區
2020-01-22 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