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李麗濤 徐斌)
種業作為農業的“芯片”,對于確保糧食安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今年兩會上,市政協委員薛平帶來關于打造RCEP國際種業數字交易平臺,助力青島發展“國際種都”的提案。該提案結合RCEP各國的背景和發展趨勢,聚焦青島市種業發展戰略目標,提出了相關建議。
青島新聞網記者:您認為RCEP對青島種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薛平:RCEP的生效為我國種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RCEP成員國之間的關稅減讓、市場準入等政策有利于擴大我國種業的進出口規模,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RCEP框架下的知識產權保護條款將促使我國種業企業加大育種創新投入,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另一方面,RCEP成員國之間的競爭也將加劇,對我國種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構成挑戰。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種業市場之一,青島也提出打造“國際種都”“世界一流藍色種業中心”的戰略構想,大力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力圖圍繞制度創新、平臺搭建、企業扶優、國際合作等方面創新突破。但客觀分析,青島市種業發展仍面臨育種創新能力弱、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不夠、品種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等不少問題。
青島新聞網記者:結合目前RCEP各國的背景和發展趨勢,聚焦青島市種業發展,您有哪些具體建議?
薛平:就目前情況而言,我主要有以下三點建議。
一是讓資源借力與本地優勢相結合,提升我市種業產業發展速度和質量。青島擁有自貿區、上合示范區、青島港、歐亞班列等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優勢、產業鏈優勢和政策優勢,以這些優勢作為基礎招引條件,與山東省種業集團等國有專業平臺公司合作建立產業基金,聯合爭取大北農、先正達、中農發等國家級種質企業來青島建設國家級實驗室、育種中試轉化基地等。同時可由政府牽頭,促成引入種企與本地種企及科研機構形成競合關系,拓展和提升本地種企與科研機構的思維視野,形成良性的整體高質量發展局面。
二是結合青島市工業互聯網發展優勢及特色,建設一個集品種展示、信息發布、在線交易、物流跟蹤等功能于一體的RCEP國際種業數字交易平臺,利用該平臺機制與數字鏈路,為國內外種業企業提供一個便捷、高效的交易環境。同時還可以舉辦國際數字種業論壇,促進和加強與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亞等具備先進的農業產業優勢的國家間的跨國育種合作,引入國外先進的育種理念和技術,進一步提升青島種企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是加強育種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以RCEP國際種業數字交易平臺加持,利用互聯網區塊鏈技術,逐步構建起品種“身份證”制度,為種業市場監管、種業科研企業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重要保障。還可借助互聯網數字化算法和追溯技術,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和工具,加強種質知識產權海外維權工作。
同時聚焦“保、育、測、繁、推”全產業鏈發展,立足優勢特色,關注前沿營養、抗旱、抗逆轉基因技術,重點培育節水節肥、宜機收、耐鹽堿、特色專用實用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