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一數時下市區正在銷售的樓盤,你會突然間注意到:北京路“魯邦·新天地”、華陽路“華陽慧谷”、黃臺路“都市華庭”……一個個幾乎都是高層或小高層建筑
;再打聽一下今年即將開工的新樓盤,遼寧路“頤中科技廣場”、海信浮山后項目、天泰“時代印象”、海爾“東城國際”……也都能看到高層住宅的影子。有人預言,今后幾年,島城的住宅建設將步入“高層時代”。
土地稀缺高層顯優
為什么高層住宅將會成為主流呢?有關人士介紹說,這主要是由島城、特別是市區土地資源的稀缺引起的。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土地資源的稀缺性越發明顯,特別是在老市區和市中心區,表現尤為突出。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的聚集效益,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設更多的住宅,就成為有關部門關注的問題;自然,建設一定量的高層建筑,可以滿足更多人的居住需求。同時,高層建筑還可節約市政工程的投資,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地下空間。
高層時代近在身邊
今年的全市房地產業工作會議就曾透露信息,今后市區的住宅將以高層和小高層為主,明確為今后的住宅建設定下了“基調”。
據了解,我市將在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的主城區,通過城市設計引導,在有條件的區域著重發展高層建筑,特別是新建住宅、賓館飯店、寫字樓等應以高層為主。
高層建設也需慎重
當然,高層并非越多越好。有關人士認為,在一些世界知名城市,摩天大樓的興起已經帶來了地面沉降、城市密度過大、公共活動空間狹小等諸多負面問題。因此,高層住宅的建設也要控制一個度。
在上海,近幾年來,高層建筑發展迅速,“控制建筑容量和高層建筑”也出現在相關法規中。而在我市,高層建筑的出現卻只有十多年的歷史,目前剛剛進入高速發展期,但也應在規劃中考慮高層建筑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記者蘆智峰
市民:住高層心存顧慮
住高層樓房,你有沒有心理準備?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不少人并不是很喜歡住高層———
公攤面積多——“一處建筑面積九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光公攤面積就要有二十多平方米。”原本打算購買一處高層住宅的市民于先生告訴記者,由于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過大,自己覺得有些錢花得不值。
電梯“罷工”麻煩不斷———住高層就得坐電梯,但有些開發商在建高層住宅時,沒有選用優質的電梯,結果給住戶帶來許多麻煩,這是許多市民望高層卻步的一個原因。而且,電梯作為公共設施,今后的維修、更新等都得由業主掏錢,想想未來還要支出不少錢,不少人也就放棄了高層住宅的選擇。
物業收費高———高層的物業收費標準比一般的小區高,而且還要交納電梯費和二次供水運行費,這些費用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活動空間小———建高層本來就是為節約土地資源,因此高層所處的小區往往活動空間小,綠化面積也不大。
正因這些原因,獲悉我市確定今后住宅將以小高層和高層為主后,不少市民希望開發商在建設高層住宅時,要多從業主的角度考慮,消除業主在以上各方面的顧慮,提供優質的服務,讓業主住高層也能舒心滿意。
業界:新高層新意不少
通風、采光性能卓越———青島華僑房地產公司總經理陳伯陽在分析人們不喜歡住高層住宅的情況時認為:從人們的居住心理來說,都愿意住在多層建筑里;要克服人們對高層的顧慮,需要開發商開發一些性價比較高的住宅產品,使人們居住在高層里,也能享受到多層住宅的便利。他說,目前高層建筑的舒適性越來越高,其良好的通風性能、采光性能等已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
生態、景觀別樣風采———“現在的高層建筑與以前相比,已有了很多方面的改進。”21世紀不動產青島區域分部總經理尤重遠介紹說,越來越多的高層住宅注重生態性,應用新的科技,必然使越來越多的人們對高層建筑刮目相看。
他介紹說,在一些高層住宅里,已實施了立體綠化,有的還設有空中花園,這都為業主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樂趣。另外,現在的高層建筑多位于小區景觀較好的位置,住在里面可以“享有”更好的景觀。以北京路的“新天地”為例,在這個高層上,除了可以欣賞到海天一色的自然景觀外,還可以欣賞老城區的人文景觀,這是住在多層建筑里無法體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