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上海交大一項新舉措引起教育界廣泛關注:學校每年將撥出專款約200萬元,資助延期畢業的博士生,為他們安心治學創造更好條件。
與此同時,學校透露的一組數據令人吃驚:博士生學制為3年,而交大博士生能在3年內畢業的僅為10%,約70%延期至3年半、20%延期至4年。
一所高校,為何有那么多博士
生要延期畢業?對于延期畢業的博士生,學校因何要為他們繼續學業慷慨“買單”?
博士畢業要跨“高門檻”
交大多數博士生選擇延期畢業,直接原因是畢業要跨“高門檻”。近兩年來,交大推行了一系列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的制度。如博士學位論文中期考核制規定,考核不合格者,學校將中斷對該博士生的培養。創新一票否決制,學校請來校外專家評議博士學位論文,只要有一位提出“創新不足”,就暫緩答辯。高水平論文發表制,博士生在校期間須發表兩篇以上高水平論文,理工科博士生至少有一篇論文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收錄。學位申請末位淘汰制,博士學位評定前,各學院對所有博士論文進行排序,列出10%的“質次論文”,提交校學位委員會決定哪些論文的作者不授學位。
面對“高門檻”,相當一部分博士生申請學位時小心謹慎,不符合相關條件的主動選擇延期畢業。
校方專款為延期生解憂
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的制度也遇到了新問題:國家根據博士生的3年學制劃撥培養費。延期畢業的博士生不能享受學制范圍內的同等生活待遇,又因沒畢業無法安心地去找工作,處境兩難。
為使延期畢業的博士生能專心學業,交大決定撥出專款,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延期畢業博士生(延期一年以內)在普通獎學金、副食品補貼、交通補貼、住宿、公費醫療等方面享受學制范圍內博士生的同等待遇,解決了許多博士生的后顧之憂。
“自找麻煩”換得“金字招牌”
交大設置畢業“高門檻”,使許多博士生不得不延期畢業;同時又撥款資助延期畢業博士生繼續學業,是不是自找麻煩?
學校表示,這樣做值!以往,學位論文開題后,課程結束了,論文答辯尚早,博士生們會有長長一段“假期”,樂得放松一下。現在呢?他們積極上圖書館翻閱參考文獻、與導師溝通交流,不敢懈怠。導師們也自我加壓:及時了解學生在學術研究中遇到的難題,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國內外高規格學術會議。這些年,交大博士生論文被SCI、EI收錄的篇數大幅增長。
質量提高后,交大博士生成了一塊金字招牌,被用人單位爭搶。博士生就業的紅火,又刺激了報考人數增加,今年交大計劃從校外招收博士生600多人,而報考者竟有3000多人。金字招牌,名不虛傳。(作者
徐敏)
特約編輯: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