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生意人報》消息,在俄羅斯羅曼諾索夫莫斯科國立大學(簡稱莫大)化學系基地,日前查封了一個專門制造苯丙胺的秘密實驗室。
俄羅斯聯邦毒品交易控制局對外聯系處官員日前透露,此前在莫斯科一些去過娛樂場所的年輕人大量使用高純度的苯丙胺。他指出,莫斯科緝毒警在
經過一系列調查后,確定了一支由10人組成、平均年齡在23周歲的專門從事這項交易的組織。
這名官員透露,經過進一步調查發現,這一犯罪組織的所有成員均為莫斯科人,包括在莫斯科一些大學的在校生和畢業生,他們也是吸毒者,但是吸食數量較少。據悉,他們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向吸毒者提供專門由化學專家在化學試驗基地制造的苯丙胺,因此它的質量和純度有保證。
經過一系列調查后,逐漸查清了生產上述毒品的組織和地點。據悉,其主要生產地點就位于莫斯科大學化學系一試驗室內,這些毒品都是由學校用于教學所購買原化學物質提煉而成。據悉,此次毒品案的主要策劃和組織者是2004年從莫斯科大學畢業的大學生。
目前,莫斯科警方就制造苯丙胺一案提出三項訴訟,此案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據專家預測,二十一世紀苯丙胺類毒品可能取代海洛因成為主要的濫用毒品。公眾對海洛因及其危害已有所了解,但對冰毒、“搖頭丸”等苯丙胺類毒品知之甚少。苯丙胺類毒品第一次大量使用起于60年代的日本,而后駐日美軍將這一毒品帶到美國,后來傳到歐洲。當時有資料表明,英國和瑞典的青年人當中吸食苯丙胺的人占了20%。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