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先圣
我們都知道,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最著名的藝術家,他同時是畫家、雕刻家、建筑師、工程師、音樂家、哲學家、科學家,他的繪畫風格影響了幾個世紀。他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麗莎》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經典的作品。
但是,還有一件事也許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在1519年,當時他正客居法國,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眼看著自己的時間不多了,自己有很多的理想不能實現了,他很痛苦地對身邊的人說,我的一生,不過是利用白天來酣睡罷了,我一生一事無成。
同樣還有一位我們所熟知的荷蘭杰出畫家凡•高,他給我們留下的《向日葵》,也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的經典作品,他的許多作品在今天都是價值連城。但是,他在自己的最后時刻,一直在為自己沒有什么成就而痛苦。他甚至因為自己一直畫不出他心中認為的杰出作品而燒掉了很多畫作。他在最后時刻對自己的弟弟說,我很痛苦,我一生一事無成。
就是這樣兩個為自己沒有成就而痛苦、認為自己一事無成的人,幾百年來一直影響著整個世界,成為全人類的自豪和驕傲。
一個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說自己的一生一事無成,絕對不是矯情和謙虛,是因為他們心中的目標更加宏偉和遙遠,他們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更加完美。我想,這也許正是他們之所以名垂青史的原因吧。
我們中的許多人,本來也是很有才華的,但是為什么一生真的平平庸庸一事無成?有了一點小成績就沾沾自喜,有了一點小收獲就妄自尊大,剛剛走了幾步路就以為海闊天空了,就不可一世了,所有的才華都淹沒在驕傲自大里,都被自己扼殺在了搖籃里。
只有想著攀登世界最高峰的人,才會對于踏在腳下的山岡不以為意,才會對一時的坎坷和逆境不屑一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