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陽
中國歷來有以勝敗論英雄的傳統與習慣。成功者,不管你憑的是實力,還是搞的是歪門邪道,風刮草帽扣鵪鶉、瞎貓碰上死耗子,都把你作為英雄頂禮膜拜;失敗者,不管你是實力不佳、腹內草莽,還是天不作美、運氣不濟,關羽走麥城、拿破侖遇上了滑鐵盧,一律稱之為狗熊草包;再無翻身的余地。然而,成功有成功的庸才,失敗有雖敗猶榮的英雄,英雄可能偶然失手,但不應該影響其整體上作為英雄人物的客觀評價。
東晉時的前秦皇帝苻堅就是這樣一位失敗的英雄。
公元383年,苻堅帶領80多萬軍隊進攻東晉,在淝水與東晉軍隔河對峙。謝玄指揮的東晉軍請前秦軍略退,讓晉軍過河來決一死戰,苻堅接受了謝玄的要求,命令軍隊后退。不料一退就亂了陣腳,東晉軍迅速過河猛烈沖殺,前秦軍大敗潰逃,強盛一時的前秦不久即遭滅亡。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戰。淝水之戰以東晉8萬人對前秦80多萬人而取得勝利,是歷代兵家推崇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苻堅則成為了人們的笑柄。
苻堅雖然失敗了,但他卻仍不失為一個英雄。兩晉時期是個極度混亂的時期,各個少數民族與兩晉的政權互相之間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混戰,給各族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社會生產遭到了極大破壞,其主要原因就是各族統治者都推行胡漢分治、民族壓迫、民族仇視的政策。然而,惟一的特例就是前秦的苻堅。苻堅自幼接受漢族文化,博學多才,他敏銳地感覺到,民族壓迫、燒殺搶掠是無益于政權的長久與發展的,必須走民族融合、發展生產的道路。在社會經濟上,苻堅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息兵養民,在政治上以中國周秦正統政治及文化傳統的繼承人自命,大力推行儒學禮教,尤其是在民族問題上廢除了原來的胡漢分治政策,各民族一視同仁。苻堅還非常注重爭取漢族人士的支持,而且任用人才不拘一格。苻堅的開明政策大大加強了前秦的統治基礎,前秦國力空前強盛,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竟然統一了中國北方,創造了少數民族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
兩晉是亂世,苻堅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的皇帝,能注重發展經濟,推行儒學禮教,大膽任用人才,對各民族一視同仁,眼光之長遠,謀略之深邃,行為之果斷,這是其他少數民族政權甚至兩晉的漢族統治者都遠遠不能做到的。就這一點來說,苻堅是一個值得稱贊的大英雄,一個真正的英雄。盡管最后他失敗了,但這不應影響他作為一個英雄的光輝形象。僅僅因為一次帶有些偶然性的淝水之戰,就作為話柄譏笑他,說他無才無能,一棒打死,是對英雄的極大不公。
失敗的英雄,仍然稱其為英雄,盡管他曾經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