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九五”期間,青島市 I
T產業發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國內形成了比較明顯的相對優勢。但隨著中國加入 W
TO,國內外兩個市場不斷融合。面對更為嚴峻的國際競爭,如何正視青島市 I
T產業的技術發展狀況,通過戰略分析進行技術發展定位,從而提高青島市 I
T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一、青島市 I T產業的技術發展路徑。 IT產業,又稱信息技術產業,目前青島市的 I
T產業體系比較完備。從產品類型的角度來看,可以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具體包括通信產業、集成電路產業、計算機產業和軟件產業等分支;從在產業鏈上所處的環節來看,又可分為生產最終消費品的產業和生產具有高新技術含量的設備或配件的產業,后者承擔了
I T產業供應商和傳統產業供應商的雙重任務。總體來說,青島的 I
T產業形成了以微電子為基礎,以通信、真空器件、數字視聽產品為主體,技術力量相對雄厚、規模較大的產業體系,該產業的工業總產值、銷售產值、產品銷售收入、稅金及利潤總額等指標年均增長達到30%以上,超過全市工業增長的平均水平,成為青島市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青島市 I
T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與其較早地同國際跨國公司合資、合作密切相關。其發展基本上走的是“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科技改進、自主創新”這樣一條道路。在
I
T硬件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比較優勢是決定技術路徑的重要因素。韓國和我國臺灣的比較優勢大致相同,他們的技術發展路徑都是從引進技術,到根據用戶需求改造技術,從事硬件的生產加工及服務,再到研發一些技術等級較簡單的芯片這樣一個過程。而我國大陸則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主要從事最終產品組裝和簡單元器件生產,最初技術來源以引進和合資獲取技術為主。可以說,青島的集成電路制造業還處于技術引進和學習階段,通過合資獲得了必需的資金、技術和市場,從而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但值得注目的是,青島
I
T硬件產業的技術引進工作注重高起點、規模化和集群化,這是區別于國內其它地區的優勢所在,也是其發展路徑的特色所在。
軟件研發雖對資金密集度要求較低,但對人才要求較高。青島的濱海軟件園擁有了大量的人才,在軟件以及集成電路設計方面的技術發展路徑有通過產學研相結合實現自主創新的特點。隨著青島
I T產業整體技術研發能力的增強,其技術來源、技術發展路徑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
二、青島市 I
T產業現階段技術水平。由于較早地同國際跨國公司合作,青島市很多技術已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但在國際信息產業鏈中,還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除少數領域擁有國際上領先的技術外,總體上
I T產業技術發展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階段性差距。如在 I
T產業的整個生態鏈中,集成電路產業的關聯度最大,是影響 I
T產業整體技術進步的關鍵環節,青島恰恰在此領域落后。
在軟件產業領域也有類似情況。青島很多軟件企業在應用軟件領域已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但在系統軟件、支撐軟件、也就是平臺級軟件的開發方面與國際水平還有較大差距,軟件開發所需的上游技術產品大多需要進口。總體來看,青島市
I
T產業中的領先企業在終端產品制造及應用研究開發領域已經具備了國內領先水平以及與國際水平競爭的實力,一般技術水平的企業也在使用目前國際上成熟的、較為通用的技術,整體上技術水平遵循著國際上同種技術進步的規律,并有一定的滯后。但在尖端技術,基礎技術和研究領域的技術水平還無法與國際上的企業競爭,需要填補空白或進一步發展。
三、青島市 I T產業技術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分析。從青島市 I
T產業的技術積累、研發能力及產業化狀況來看,其技術發展既有優勢也有劣勢。總體上,青島市 I
T產業中的企業在經歷了引進、學習技術的階段后,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并已建立了與國際知名公司及國內科研所的合作關系,具備在應用領域上根據客戶需要進行新產品開發的能力,所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及自主開發項目的比重不斷增加,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受到了國內市場的認可。很多企業依托于大學和科研機構,擁有較雄厚的科研力量,并受到政府的支持,為實施技術跨越戰略創造了有利條件。很多企業也將眼光放到了本領域的前沿、高端技術上,考慮將其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技術創新的主動性不斷增強。但由于國際上一些知名的
I
T企業,資金與技術力量雄厚,技術遙遙領先,與其相比差距較大。隨著該產業國際分工日趨細化,對國外企業的依賴度也會加大。如果自身相關技術、工藝得不到充分發展的話,那么,企業的技術發展將會受到限制。同時,
I
T產業,尤其是計算機產業,技術發展已比較成熟,技術標準已經形成,在這一領域實現技術跨越有很大障礙,對產業內企業的研發能力、自主創新能力都會有更高的要求。
青島市 I T產業技術發展的外部環境中機遇與挑戰并存。有利因素:首先,青島市 I
T產業市場前景很好,有利于資金積累。青島市 I
T產業的主要產品,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都名列前茅。而且本國市場容量呈擴大趨勢。比如,我國移動通信以每年平均80%—100%的速度迅速發展,網絡通信產業的數據業務也以極快的速度增長。據某證券公司預測,在未來4年內,中國內地芯片市場將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約達430億美元,是世界平均增長率的兩倍。面對不斷擴大的市場空間,青島很多
I
T企業承認,他們雖然占有很大份額,但以現有技術水平滿足的大部分卻是低端市場,而高端市場還是為國外企業所壟斷。國內目前比較重要的中心通信系統基本上來自進口,國內公司只能開發周邊的系統。專家預測,目前中國內地90%的半導體需要進口,如果能將進口減少到70%,那么中國的芯片產量需要從2000年的12億美元增至2005年的130億美元。因此,如果能夠做好進口替代工作,青島
I T產業將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其次,青島的地理環境、政策環境以及產業環境為 I T產業的技術進步提供了有利條件,世界 I
T產業生產中心的轉移為我們帶來了技術進步的大好發展機遇。青島周邊地區的諸多大型集團公司,它們急需 I
T產業的支撐。青島作為我國的經濟中心城市之一,具有發展 I
T產業所需的整機市場、科研基礎、工業配套能力、對外貿易和投融資等綜合優勢。此外,政府高度重視 I
T產業的發展,從政策上給予企業支持并為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青島市 I
T產業技術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多挑戰。隨著中國加入 W TO,內地可以以更低廉的價格進口設備和材料,外國
I T產業的公司正將其生產企業迅速向中國內地轉移,青島一些剛剛涉及新興領域和高附加值產品的 I
T企業,無疑將會受到較大沖擊,同時也要警惕國外廠商擠占低端市場的策略。青島地區與 I
T產業相關的上下游產業的發展還不夠充分,或者說技術的供給或需求水平未能同步發展,如集成電路制造業的配套行業如框架、單晶硅行業規模小、企業少,無法給集成電路制造業的技術進步以強有力的支持。此外,目前國內
I
T產業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大多被國外產品所壟斷,如集成電路市場的85%,軟件產品市場的2/3,都被外國廠商所有。如何在已有的行業標準之基礎上使本土產業占有一席之地,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