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是瓦房店市某中學期末考試的第二天。正當同學們緊張地準備考試的時候,該校初中二年級學生李良卻實施了一起“綁架案”。他“綁架”的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而“綁架”自己的目的就是為了逃避考試。記者近日對這一事件進行了深入采訪,發現李良的父母為教育他傾盡了心血,可不法網吧卻讓父母的努力前功盡棄。
校園“綁架案”驚動當地警方
1月8日6時10分,瓦房店市某中學初二學生張豐慌慌張張地跑回教室,上氣不接下氣地告訴班主任老師:“不好了,李良被人綁架了。”張豐說,他剛才和李良一起到學校外面買本,碰到了一個手持尖刀的高個兒男青年。男青年堵住了李良,用刀把將李良打暈后,拖著李良向學校東側走去。他上去救李良,被高個青年打跑了。
開始,班主任老師還以為張豐在開玩笑。可張豐是班里的好學生,從來不撒謊,班主任老師也確實看到他和李良出去了。“李良真的被綁架了!”想到這兒,班主任老師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他立即向校長作了匯報。校長一邊安排班主任老師通知李良的家長,一邊向瓦房店市公安局共濟派出所報案。
中學生校園外被綁架,此案可非同小可。共濟派出所民警一邊向瓦房店公安局領導匯報,一邊趕往現場。瓦房店市公安局局長丁長江得知此事后,立即責成副局長王家明組織警力迅速破案。王家明和瓦市刑偵大隊大隊長馬力帶重案隊隨后趕到現場,組織指揮破案。
“人質”在臺球室里玩臺球
據張豐講,綁匪的個子有1.9米多。警方立即在各個出城路口設卡堵截,重點排查高個子的可疑男子。同時,警方在李良家展開了調查。由于李良的父母以前從沒與人結過怨,警方基本排除了仇家綁架李良的可能。李良的父母以前做過生意,警方認為,綁匪很可能是綁架李良勒索錢財。這樣,綁匪就一定會打電話來索要贖金。警方嚴密布控,專等綁匪來電話。
可綁匪一直沒來電話,這引起了警方的懷疑。他們對張豐作了進一步的詢問,又發現了許多疑點:一是刀把不可能一下子就將人打暈;二是再沒有其他的目擊者……
警方開始懷疑張豐說謊,然而班主任老師說張豐是班里的好學生,從來不撒謊。警方只好擴大調查范圍,找到了幾個平時與李良關系較好的同學了解情況。據他們講,李良有一個叫趙大為的朋友,體貌特征與張豐描繪的綁匪的體貌特征相似。經查,今年17歲的趙大為個子在1.95左右,在一家公司當保安。警方立即到這家公司調查,該公司的人說趙大為可能在一家臺球室打臺球。1月8日上午10時許,警方在一家臺球室里找到了趙大為。令警方始料不及的是,李良和趙大為在一起。他們悠閑地打著臺球,絲毫沒有被綁架的跡象。
“綁架”自己竟是為了逃避考試
看到警察來了,李良一下子就蔫了。他承認這起“綁架案”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假案,目的就是為了逃避考試,免得成績不好沒法向父母交待,只是沒想到不到4個小時就被警方識破了。
原來,李良的學習成績不太好,可父母對他期望很高。他怕父母失望,就想方設法逃避這次期末考試。他想假裝肚子疼,怕被父母識破;他想逃學,又怕父母傷心……想來想去,就想到設計一起“綁架案”,讓別人把自己“綁”走,等考完試后再回家。這樣,即使名次排在后面,父母也不會責怪他。
“劇本”有了,還得找演員。“主角”當然是自己,可“配角”呢?想來想去,李良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趙大為和同學張豐。考試的前幾天,李良找到了趙大為,讓趙大為在1月8日早晨6時到學校門口等他,看到他出來就“綁架”他,趙大為答應了。為了“演”得像一點,他還為趙大為準備了一把尖刀。然后,他又找到了學習比較好、老師比較信任的同學張豐,讓張豐向老師報告說他被人綁架了,張豐也答應了。
1月8日早晨,不到6時,李良就和張豐一起出去了,說是去校外買本。出了校門口,卻不見趙大為的影子。無奈,他們只好回到了學校。過了幾分鐘,他們又以買本為由走出了校園,還是沒看到趙大為。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考試很快就要開始了,趙大為還沒來。李良等不及了,就告訴張豐說,不等趙大為了,實施下一步“計劃”。李良走后,張豐就跑回教室報告了班主任老師,說李良被人綁架了。李良到趙大為的公司找到了趙大為。趙大為說,
“綁架”是犯罪行為,他不想干,就沒去。
1月8日下午考完試后,李良、張豐分別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了派出所。李良、張豐因擾亂正常辦公秩序被警方處以訓誡的處罰,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不法網吧帶壞好孩子
雖然是虛驚一場,李良的父母心情還是很沉重。在派出所里,他們跟民警說:“網吧害了我的孩子啊”。
據李良的父母講,李良今年15歲,原來是一個聰明聽話的好孩子,小學5年級前,學習成績非常好,是班里的尖子生和三好學生,沒用父母操一點兒心。念到5年級下學期時,李良的班主任告訴他們,李良上過網吧。李良的父母當時對網吧并不了解,也就沒當回事,還在孩子的央求和朋友的勸說下,給李良買了一臺電腦。
有了電腦,李良向父母保證,不再上網吧,只是在課余時間學學電腦知識,也不玩游戲。可有一天晚上,他父親半夜上廁所,發現兒子的臥室里有微弱的的亮光。父親開門一看,只見兒子蒙著一床大被,正在打游戲。父親將他罵了一通,再也不讓他碰電腦了。
考完初中的那個暑假,李良的父母忙于生意和裝修房子,顧不上管李良了,他幾乎天天泡在網吧里。在網吧里,他結識了不少朋友,并拜了八個“把兄弟”。據李良講,他們上網一般都玩“千年卡”和“傳奇”等網絡游戲,如果玩得技藝高超升級后,“版權”最多可賣到幾萬塊錢,這也是吸引他上網的一個重要原因。
初一上半年的一天,班主任老師向李良的父母反映,李良有兩天下午沒去上學了。第二天,父親悄悄地跟蹤了李良,發現他直接進了一家網吧,父親一氣之下將李良打了一頓。回家后,父母又作李良的思想工作,和他促膝相談。最后,李良向父母攤牌了,他不想念書了。父母非常吃驚,經過耐心的勸導,李良才同意繼續念書。
可憐天下父母心
李良的父母說,李良不想念書的事對他們打擊很大,母親為此曾病倒過。經過再三考慮,夫妻倆決定,生意不做了,全心全意教育孩子。很快,他們就把生意轉讓給了別人。
為了把李良從網吧拉回來,父親找到了一個專門研究網絡的老師與李良談心。足足談了一天,李良被說服了,保證不再上網。
打那以后,父親天天接送他上下學。放假時,母親天天陪他補課。經過父母的努力,李良各方面都有了進步,還當上了班里的體委,父母都很高興。這時,李良向父親提出不要天天接送他了,讓同學看見了還以為他是壞孩子,父親答應他一周只接兩次。沒想到,李良又找時間偷著上網吧去了。期末考試,李良的成績又下來了,父親又打了他一頓。李良留了一張“我不恨你們,我要努力,下學期進百名大榜”的紙條離家出走。父母找了他3天,才在農村把他找回來。
為了教育、引導李良,李良的父母使出了渾身解數。母親到大連請教教育專家,買了有關的書籍和光碟,回家后自己學習,再教育孩子;父親為了陶冶孩子的情操,去年十·一帶他去北京旅游觀光。李良說,他感覺父母對他太好了,期望值太高了,怕考不好沒法向父母交待,所以才自編自導自演了這起“綁架案”。
昨天(17日)上午,記者與李良的母親通了電話。她說,李良事先也沒想到后果有這么嚴重,他現在很后悔,正在家里利用假期努力學習。(李良、張豐、趙大為均為化名)
專家訪談:
十四五歲的孩子具有“成年兩面性”
就這起假“綁架案”,記者近日咨詢了幾位教育專家。他們認為,十四五歲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期,具有“成年兩面性”。一方面,他們有一些成年人的思維,能把某件事考慮得非常周密;另一方面,他們又像孩子一樣天真、幼稚,表現為思想活躍、反復無常、不計后果和自我表現等。李良能自編自導自演這起“綁架案”,說明他是一個有心計的孩子。盡管父母在他身上付出了許多,用“看”、“哄”等方法來教育他,但對他沒起到什么效果。說明父母在教育方法上還有不當的地方,要結合孩子的具體類型選擇教育方法。
專家們認為,當前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僅是家庭、學校感到困惑的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他們希望全社會都對不法網吧等予以關注,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專家們提醒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抓個“早”字,不要亡羊補牢,因為孩子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掉。專家們還告誡家長,雖然望子成龍,但要因人而異,有時不要期望值太高。否則,孩子的壓力太大,負擔太重,就會破罐子破摔,走上歧路。(記者
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