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前年我國放開了大齡考生報考大學的政策。當年有近百人參考,去年只有三十幾人參考,今年已經結束的藝術、體育類高考報名一個沒有。這讓人懷疑,大齡考生參考是否要“曇花一現”?
根據往年經驗,在前年國家放寬高考報名年齡,消除了25周歲這道門檻后,當年大齡考生參加高考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隨后的報名和考試中,一些“爸爸”、“媽媽”級的大齡考生成為報名現場和高考現場一道獨特的風景。與普通考生不一樣,由于多年的知識遺忘,以及恢復復習時間較短,加上復習不成系統等原因,第一年參加高考的近百名大齡青年,在當年的高考中幾乎全軍覆沒,成績最好的三四名大齡考生,只達到了電大和民辦高校的分數線。去年,大齡考生在看到自己幾年前掌握的高中知識已根本無法與在校生一起競爭后,不少大齡考生紛紛臨時改變策略,把高考的寶押在了文化課分數只有200來分的藝術類和體育類高招上,想從這里取得高考突破口。在去年我市參加高考的大齡考生中,九成多的考生選擇了藝術、體育高考。結果最終如愿以償的也只有三四名大齡考生。
本來藝術體育生是大齡考生參加的高考科類中競爭最弱的科類,可從今年我市的報名情況看,還沒有發現一名大齡考生的身影。大齡考生參加高考為什么會曇花一現呢?市南區招生辦的工作人員分析說,連續兩年的失敗已經讓大齡考生非常的清醒和理智了,因此到現在出現大齡考生參加高考曇花一現的局面,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記者姜寶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