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5年市人大常委會頒布《青島市社會力量辦學管理辦法》后,我市社會力量辦學步入了一個新時期。
截止到今年6月1日,我市共有社會力量辦學343所(不包括勞動部門所管轄的服裝、美容美發等職業技能類學校)。其中,學歷學校在校生3萬余人,非學歷教育年培訓20萬人次以上。各類學校共有教職工8000余人,現有總資產4.6億元,而創辦者投入的資產約3.2億元。
這組數字大致反映出我市社會力量辦學蓬勃發展的情況。這種“蓬勃”景象還具體表現在:
民辦中小學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市有民辦中小學50所。青島南洋學校、青島海牛足球學校、銀河學校、白珊學校等23所學校為獨立建校,這些學校總建筑面積近50萬平方米。其中南洋集團舉辦的青島南洋學校投資已達元,東方武校、興華學校的投資也均超過5000萬元。
民辦高校發展呈現可喜局面。目前共有各類民辦高校44所,其中經教育部評估批準可頒發學歷的民辦高校為1所,經省教委評估批準的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試點學校8所,占全省的五分之一。非學歷民辦高校35所。從專業設置上看,全市民辦高校設有財會、計算機、外語等十幾個專業,年在校生4萬余人次。
可以說,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層次教育齊全的社會力量辦學網絡體系。二
我市社會力量辦學之所以蓬勃發展,除了加大對社會力量辦學的宣傳,制定一系列細則、規程、暫行規定,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外,還歸功于社會力量辦學有它靈活的運行機制。民辦學校一般管理隊伍精干,比如在私立智榮中學,現有學生900人,教職工72人,學校管理層只有4人。目前,全市私立中小學全部建立了董事會,各民辦高校和規模較大的非學歷學校也參照此要求建立了董事會。私立學校的校長既受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也受學校董事會領導。校長們說,學校受到的來自社會尤其是家長的監督十分嚴格,用他們的話說,教育局每年年檢一次,但每個家長每天都在監督檢查。
民辦學校之間的聯合、民辦高校與企業的聯合,是一種引人注目的發展趨向。青島海達經貿學校與青島科技文理專修學院合并;青島高校科技專修學院與青島恒星科技專修學院合作,由青島恒星集團出資在李滄區東部征地1200畝建新校。青島長城計算機專修學院是由青島群英科技公司投資,與原非學歷民辦高校山青社會大學合作舉辦的新的民辦高校,學校在青島葡萄酒廠原址建校,以計算機和相關專業的特色……這些形式不同的聯合,都擴大了辦學規模,增加了資金投入,增強了民辦學校的辦學活力。
有的學校負責人深有體會地說,民辦學校要辦好,條件很多,但有一條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必須有實力,有投資。三
我市社會力量辦學工作中也存在許多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
體制上管理多頭。近年來由于衛生、文化、體育等行政部門對相關社會力量辦學的專業審核一直未達成一致意見,出現了不管、不批甚至多頭管理問題。其結果是,有的申辦單位無法辦學,有的未到教育行政部門登記審批,即在社會上招生、刊發招生廣告,給社會力量辦學的管理及行政執法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與勞動部門的審批關系問題較為嚴重。
應盡快對社會力量辦學立法。立法內容中,應增加鼓勵扶持社會力量辦學的條款。比如,現在在貸款方面,不允許以校舍作抵押,對舉辦社會力量辦學校不給予貸款,在收費方面,由于近年來在校舍、設備上投資數額不斷加大,教師工資提高幅度大,現有的收費標準難以做到收支平衡。現行的《條例》規定“社會力量舉辦教育機構,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但實際執行中又認定它是經營活動,對他們征收營業稅等稅種。
現有的社會力量辦學管理力量薄弱。目前,全市只有黃島區教體局于2000年率先成立了社會力量辦學管理辦公室,并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對區內社會力量辦學進行管理。其他區市均無專門的社會力量辦學管理機構,市內有三個區甚至連專門的管理人員也沒有。
在招生方面,《條例》規定“教育機構按照國家有關招生的規定,自主招生”,但在實際操作中,受到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計劃、分數、方法的限制。它們普遍要求增加在招生、收費上的自主權,不能搞“一刀切”,可根據社會認可程度適當調節。
我市社會力量辦學事業正在穩步向前發展。如果在立法、管理等方面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社會力量辦學在推動我市的教育體制改革、繁榮教育事業方面的作用會更大、更明顯。本報記者王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