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市場向境內居民開放使得B股市場驟然升溫,但在投資B股熱中不要把風險意識拋在腦后。
一、參與B股市場主要還是分享B股資本利得(差價收入)。盡管兩市B股的平均市盈率僅為15倍左右,但低的靜態市盈率并不能簡單得出值得投資的結論。通俗地講,只有B股上市公司的分紅回報能夠為投資者接受,才是衡量B股長線投資的唯一標準。從這層意義看,投資B股恐怕未能滿足投資者要求。
二、B股市場短期風險也應引起重視。B股市場重新開市后,政策性利好可能迅速兌現,甚至過急反應,造成買進籌碼短線被套牢,需要長時間耐心等待。且不說長線是否一定能耐得住寂寞,單為之付出的利息損失、換匯成本和交易費用以及套牢的價差,投資者也應該慎重考慮。
三、B股個股風險更是長線投資不可忽視的因素。由于歷史因素,B股總體所屬行業大都屬于傳統行業,公司總體業績缺乏成長性,尤其缺乏科技含量。就B股個股來講,市場短期走勢,出現齊漲共跌尚在情理之中。但從中、長線看,個股走勢肯定呈現分化態勢,那些主營前景看好,公司能夠保持持續、穩步增長公司的股價將長線走牛,而那些經營步履艱難的公司股價則難有長線表現。結合近期頒布的虧損公司皆停和終止上市的實施辦法看,B股公司中也存在著一些ST公司、PT公司,顯然,這些公司中也會有退市公司的出現。如包袱甚重的ST中華等,重組前景至今仍十分渺茫。況且,隨著管理層規范政策不斷出臺,理性投資將成為未來市場主流。只有潛心研究公司基本面,從中挖掘有潛質的績優成長股,才會在分享B股市場價格回歸過程中,長期分享上市公司良性發展帶來的收益,才會在充滿風險的資本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銀河證券研究中心黎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