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十四五” | 上合示范區:打造高水平開放“強引擎”
加快建設“四個中心”,聚力做實產業、做好服務、做美環境、做響品牌,獲批以來落地產業項目總投資超1500億元,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年均增長56%
上合示范區:打造高水平開放“強引擎”
建設上合示范區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山東、青島的重大使命、重大任務、重大機遇。
自上合示范區啟動建設以來,青島牢記囑托、加壓奮進,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聚焦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制度型開放示范區,堅持把國家戰略先行先試與地方高質量發展有機融合,在全域深入落實“一核引領、全域聯動”工作機制,持續放大示范帶動效應,推動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交流發展“四個中心”和上合組織經貿學院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
一組組數據,承載著上合示范區奮進的回響:
自獲批以來,上合示范區已累計探索推出125項改革成果,其中20項在國家層面宣傳推廣;先后舉辦會議活動400余場;已落地產業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500億元;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年均增長56%;逐步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上合文化集中展示區、資源要素交匯區、重要活動承載區……
在今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簽署并發表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天津宣言》中,上合示范區被再次賦予重任——“成員國將根據各自國內法律法規和自愿原則開展特殊經濟區合作,包括有關國家發揮青島‘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潛力。”
“青島正在全方位地吸引和匯聚著上合組織大家庭的力量,其‘磁力場’效應日益凸顯,有力地推動著各方開展成果豐碩的合作。”上合組織秘書長葉爾梅克巴耶夫說。
區域物流中心能級不斷提升
“海陸空鐵”四港聯動是上合示范區獨特的區位優勢,目前已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開通42條海運航線、223條航空線路,海鐵聯運箱量居沿海港口第一位。中歐班列通達上合組織的23個國家、54個城市,累計開行4600余列,并先后在貝爾格萊德、阿拉木圖、莫斯科、萬象等地設立班列集結中心。為持續做大樞紐流量,上合示范區積極打通上合組織國家面向亞太市場的“大通道”和“出海口”。
EASTCOMTRANS(以下簡稱ECT)是哈薩克斯坦最大民營鐵路企業。今年2月份,ECT鐵路公司與上海縱橫瑞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在上合示范區合資成立ECT中國公司總部,開展貨物運輸、倉儲管理、信息處理等物流服務,為中哈及中亞國家客戶提供一站式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助力構建中哈及中亞國家間更為暢通高效的物流運輸網絡。
“我們當天上午簽約,當天下午就拿到了營業執照。這種政府服務效率,令哈方企業十分驚訝和贊賞。”ECT中國區總經理郭紅亮告訴記者,ECT十分看中青島便捷的中歐班列和青島港強大的國際航線優勢,投入運營以來,已將2萬噸哈薩克斯坦的小麥、飼料粉等產品運往中國,同時也向哈薩克斯坦運輸了不少中國產品。未來,企業計劃聯合有關部門及更多物流企業,進一步打通哈薩克斯坦和亞太國家間物流線路,將上合示范區打造為中亞資源進入亞太市場的增值服務中心。
據悉,上合示范區將堅持以物流為支撐,通過設立海外經貿代表處,暢通海外倉與外貿企業供需對接渠道,聯動重點省、州,逐步形成以點帶面的區域合作網絡,進一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擴大貿易規模。
現代貿易中心輻射領域更廣
從土耳其的芬芳玫瑰到俄羅斯的詩意油畫,從尼泊爾的香醇紅茶到阿富汗的手工地毯……在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里,游客、展商可一站式購買亞歐非多國商品、領略不同文化的魅力。
建設現代貿易中心是上合示范區的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期間,上合示范區建成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上合大廈等重大載體,提供與上合組織國家間的會議會展、商品展銷、文化交流及商事服務等綜合功能;突出能源、農產品等重點領域,搭建上合經貿綜合服務平臺、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綠色農產品交易中心、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讓跨境貿易更便捷、更高效、成本更低。

位于上合示范區核心區的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徐峰 攝
看中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提供的集保稅倉儲、物流運輸、跨境支付、展覽展銷、共享直播、培訓孵化等跨境電商全鏈條體系,2024年,山東中制麥森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基地。
“上合示范區可以幫助鏈接上合組織國家豐富的資源,企業在上合絲路電商綜服基地內搭建會客廳,集中展示食品加工機械類產品,外國客商來到這就能看到中國最先進的行業設備。”中制麥森負責人趙飛介紹,在今年6月舉行的中哈食品加工與包裝設備采購會上,企業成功斬獲總額2000萬元人民幣的設備采購訂單。隨后,訂單便通過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的TIR專線運往哈薩克斯坦。
據悉,目前上合經貿綜合服務平臺集成“貿易+通關+物流+金融”等綜合功能,累計注冊企業超過2萬家,已成為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四大專區之一;青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圍繞能源交易、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服務三大主線,上線了原油、天然氣、燃料油、液化石油氣等6個品種,累計開戶會員500余家,平臺業務發生額突破3500億元。
雙向投資中心賦能產業發展
上合組織國家資源互補性強、市場空間廣闊,具有深化投資合作的良好基礎。“十四五”時期,上合示范區發揮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作用,與40個國內外園區共建上合組織產業園區聯盟,建成投產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上合航天產業園等重點產業園區,預計今年將帶動相關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商業航天是山東省重點推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廣闊的商業航天市場,上合示范區率先布局上合航天產業園。
今年9月24日,面向全球商用的新一代低軌衛星物聯網系統吉利星座一期組網任務順利收官。64顆在軌衛星可實現除南北極外、全球任意地表的實時通信覆蓋。而負責吉利星座測運控、數據處理與應用服務的“地面大腦”,便位于上合航天產業園內。
從2020年8月在青完成注冊,到2023年1月建成啟用,上合航天產業園跑出了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的“加速度”。目前,吉利星座已與東南亞、中亞、中東及非洲等地區20多個國家的電信運營商達成合作,在智慧交通、海洋漁業、能源管理、應急通信等行業領域完成了商用驗證測試。
智能家電是青島市優勢產業,“十四五”期間,通過落地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上合示范區推動智能家電產業從區域經貿合作向國際產業合作轉變。
目前,生態園中冰箱智能制造一期、二期已投產,空調等其他品類家電工廠建設正在接續推進。在該龍頭項目的帶動下,2024年,31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計實現工業產值206.7億元、同比增長20.2%。
上合示范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示范區初步搭建起“1+4”產業出海發展矩陣,努力促進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其中“1”是以現代物流、商貿、金融、文旅、會展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4”是“智能家電、機械制造、綠色食品、電子信息”四大出海產業樣本。
為促進產業間深度合作,上合示范區還強化科技賦能,打造魯港科技合作創新中心,廣泛鏈接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資源,目前已達成合作項目30個;強化金融賦能,推進上合資本港、上合創投風投基地建設,引進金融機構70余家,累計完成備案基金321支,上合跨境人民幣服務中心實現結算業務1080億元。
商旅文交流發展中心打響品牌
今年7月,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大會在上合示范區舉行,吸引了來自20個上合組織國家、8個非上合組織國家和地區的近百位境外嘉賓參會。
“十四五”期間,上合示范區作為青島市與上合組織國家商旅文交往合作的“動力引擎”作用日益凸顯。以示范區為重要鏈接,青島市相繼舉辦上海合作組織民間友好論壇暨友好城市論壇、綠色發展論壇、婦女論壇等各類重要會議活動,并榮膺“2024—2025上合組織旅游和文化之都”。
在文化旅游領域,青島已經與7個上合組織國家的11個城市和地區簽署《上合組織國家旅游城市合作機制倡議》,聯合莫斯科文旅信息合作中心等10家單位簽署《上合組織跨境運輸航空旅游合作備忘錄》,推動旅游運輸市場互惠互利合作。
目前,上合示范區正全力推進“絲路千古情”大型演藝項目建設。作為與上合組織國家文旅交往的旗艦項目,“絲路千古情”配合全息投影、水幕特效等現代影像技術,將為游客帶來一場穿越古今中外的視覺演出。
在教育培訓領域,上合示范區建成啟用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多邊規則的優秀人才,已累計舉辦300余個培訓班次、培訓超2萬人次。
“面向未來,上合示范區將進一步弘揚‘上海精神’,大力實施擴能提質行動,高質量推進綜合改革,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力爭在‘做實產業、做好服務、做美環境、做響品牌’上取得新突破。”市委常委、上合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張新竹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