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视频一区二区_欧美日韩午夜电影网_色综合久久99_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播放软件

青島新聞APP

打開

山東省在青島召開大會,要全力做好這篇大文章

2024-10-24 06:00    青報觀象山

作為東部沿海大省,山東最大的發展優勢在海洋,最大的潛力和空間也在海洋,在海洋強國建設中肩負重任。

10月23日,山東省海洋高質量發展大會在青島召開。省委書記林武出席會議并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主持;省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王宇燕,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楊東奇出席。

林武在講話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海洋發展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顧山東發展歷程,我們始終在經略海洋上奮勇突破、砥礪前行。近年來,全省上下堅持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深入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推動海洋經濟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海洋生產總值居全國前列,海洋經濟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們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真正把海洋開發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林武在講話中強調,要聚力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聚力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引領,聚力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聚力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聚力深化海洋領域改革創新,聚力提高海洋開放合作水平,聚力提升海洋綜合治理能力。

作為全省海洋發展的龍頭,錨定“走在前、挑大梁”,青島正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充分發揮海洋特色優勢,緊扣目標定位,在加快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的進程中,持續為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貢獻青島力量。

01

科創為先,用好海洋科技創新平臺

平臺是集聚創新資源、開展創新活動的重要載體,是前沿技術和成果產出的“源頭”。

山東海洋科研實力雄厚、海洋人才儲備豐厚。目前共有“國字號”海洋科研平臺50個;海洋領域院士有三分之一在山東;“十三五”以來,全省海洋領域共有16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占該領域全國獲獎總數的40%以上,穩居全國第一。

在“國字號”海洋創新平臺方面,青島在全省毫無爭議的“挑大梁”。

以海洋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嶗山、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深海基地等享譽全國的平臺為代表,青島擁有涉海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35家,部級以上涉海研發平臺56個,集聚了全國約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

image.png

國家深海基地

立足海洋科創優勢,青島吸引、培育了一支高素質海洋人才隊伍,目前共有全職駐青涉海院士23人,海洋人才總量突破37萬。

構建高能級海洋創新平臺體系,青島圍繞高水平海洋科技自立自強前瞻性布局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在海洋科技自主創新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已投入運行,“國信2號”“國信3號”開工建造;

萬米級無人自主“海燕”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刷新世界紀錄;

HM2000型浮標成為唯一獲國際Argo組織認可的國產化浮標;

全球首艘21萬噸氨雙燃料散貨船在青簽約建造;

青島港首創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智能管控系統,全球裝卸效率最快;

國內首個抗腫瘤海洋藥物BG136臨床進展順利……

image.png

萬米級無人自主“海燕”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刷新世界紀錄

在做好海洋這篇大文章上,青島明確要進一步加碼推進海洋領域高能級平臺建設。支持嶗山實驗室高質量發展;推動部、省、市共建國家深海大數據中心、國家深海基因庫、國家深海標本樣品館等國家深海三大平臺;推動“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實體化運作;高質量運行青島藍色種業研究院,打造全國水產種質研發創新高地;規范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建設,推進一批科學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項目落地……

讓各類創新要素在科創平臺上高效流動、深度融通,青島持續塑造海洋科技創新領域強大的策源能力。

02

產業引領,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海洋產業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藍色新引擎。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的是做大做強海洋產業。

山東海洋產業基礎雄厚。2023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突破1.7萬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18.5%,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7.2%。

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達7620.4億元,連續四年居全國首位。其中,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洋電力業6個產業增加值均居全國第一位。

作為山東海洋產業發展的引領者,青島海洋產業門類齊全,28個海洋及相關產業門類在此均有布局。2023年,青島海洋生產總值5181.3億元,同比增長6.5%,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2.9%,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5.2%,海洋生產總值穩居全國第三位。

當前,山東正加碼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青島也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統籌推進海洋一產、二產、三產協同發展。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今年,青島首次提出建立“4+2+4”海洋產業體系——

培育壯大海洋裝備、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海開發、海洋電子信息等未來產業,鞏固提升現代漁業、海洋化工、港口航運、海洋文旅等優勢產業。

產業興海,僅今年上半年以來,青島就對140個海洋重點項目進行了總額超207億元的投資。

目前,“深海一號”能源站、“海葵一號”等大國重器在青建成交付;青島百發擴建項目投產運行,全市海水淡化規模達到34.1萬噸/日;總投資102億元的中電建即墨115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開工建設;自主研發的“瀚海星云”大模型、“問海”預報大模型發布,海洋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啟動,青島邁出建設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矩陣國內“第一步”。

image.png

“青島造”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葵一號”

從魚鹽之利、舟楫之便,到耕海牧漁、向海問藥,青島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因地制宜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著力做大做強海洋產業,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03

成果轉化,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

海洋科技創新成果只有應用到具體產業中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真正為海洋強省建設賦能。

近年來,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現代海洋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創新創業共同體等平臺在山東鱗次櫛比,這些強化要素協同、注重企業引領的平臺匯聚產學研用等要素,為海洋產業發展提供牽引力。

作為山東海洋經濟發展的龍頭,青島率先發力,打造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類要素深度融合的各類創新聯合體。

現在,“省船舶共同體”正通過成果轉移轉化帶動船舶產業鏈邁向高端,拉動造船產業集群加速崛起;“省海洋共同體”累計培育海洋科技企業31家,突破產業共性、前沿技術31項;33家涉海新型研發機構,覆蓋生物基因、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功能食品、海洋新材料、海工裝備、智慧海洋等領域;10家涉海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和111家涉海市級技術創新中心中,超九成依托企業建設。

為促進海洋領域創新成果就地轉化,青島在全國率先建設海洋科技“大市場”,構建跨區域、跨國界轉移轉化新機制,正推動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已促成技術合同交易超億元。

加快打造海洋領域“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體系,青島去年涉海技術合同成交額達69.35億元,同比增長約70%。

在全省海洋經濟發展中走在前、挑大梁,青島還要進一步將駐青涉海機構數量多、級別高、基礎創新能力強的科研優勢轉化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優勢。對此,不久前召開的市委海洋委全體會議就明確了路線圖:

要立足青島海洋科教資源優勢,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建好用好重大創新平臺,完善科技成果跟蹤對接、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機制,強化科技服務和金融賦能,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要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做強做大龍頭骨干企業,著力培育一批海洋領域專精特新企業,不斷增強海洋經濟發展活力。

加快形成海洋向“新”力,青島以強大的海洋科技創新實力,為海洋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為當仁不讓的引領者姿態,為海洋強省建設鑄就強引擎。

(記者 耿婷婷 編輯 趙笛 制作 宋尉嘉)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基本完工!市北區:老舊小區“改出”新風景

2024-10-24    微市北

利好政策疊加,房地產市場“暖意漸濃”

2024-10-24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日均客流量3萬余人次!撫順路批發市場:煙火氣升騰

2024-10-24    微市北

開展聯防聯動26次!青島積極應對大風降溫天氣,保障蔬菜穩定供應

2024-10-24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青島地鐵15號線刷新施工“進度條”:丹玉區間開始盾構掘進

2024-10-23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利好政策疊加,房地產市場“暖意漸濃”

2024-10-23    青島日報

官方解讀青島“樓市十條”:青年人才最高可領10萬元購房券

2024-10-23    青島新聞網

速速收藏!2024東亞海洋博覽會逛展攻略來了

2024-10-23    青島新聞網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州市| 丹寨县| 蒙山县| 新余市| 河池市| 鸡泽县| 东台市| 三门县| 古交市| 新野县| 常熟市| 尤溪县| 宜章县| 墨竹工卡县| 大城县| 东乡| 泗水县| 马龙县| 卢湾区| 邵阳县| 龙门县| 桃源县| 安顺市| 天等县| 张家口市| 肥东县| 扎鲁特旗| 怀化市| 来凤县| 竹北市| 麻栗坡县| 玉山县| 绥芬河市| 乌苏市| 西峡县| 宁远县| 丰都县| 邵东县| 通河县| 南康市| 襄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