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信心·穩經濟·促發展 | 檸檬豆:“雙跨”平臺求解轉型難題
檸檬豆:“雙跨”平臺求解轉型難題
聚焦采購難、創新難、融資難等痛點不斷迭代,推出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數字化升級解決方案
前不久,凡佳食品(青島)有限責任公司接到高端排骨預制菜產品訂單需求,卻在去腥工藝上犯了難,原因是傳統的浸泡蔥姜料酒方法成本高且效果不佳。為凡佳食品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是一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檸檬豆,僅用五天就匹配到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用乳酸菌發酵液對肉制品去腥增味”方案,很快完成工廠試驗。
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占據企業總量90%以上的中小企業是重點、難點所在。而作為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不僅在生產端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縮短交付周期,更推動企業變革研發、采購和管理模式。依托這一轉型利器,越來越多的“凡佳食品”正在邁出高端化這一步。
“不要覺得新型工業化都是大企業的事情。中小企業要充分把握機遇,把工業互聯網作為抓手來實現自己的躍升。”青島檬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霍勝軍說。
平臺進入戰略窗口期
在2023年新晉的“雙跨”平臺中,檸檬豆格外引人注目,它不僅是青島第二家“雙跨”平臺,更是全國少有的由民營科技企業打造的第三方平臺。
檸檬豆為什么能脫穎而出?很多人都問過霍勝軍這個問題。“檸檬豆的成功得益于三方面:一是技術和平臺能力符合要求,二是創業之初就專注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科技創新,三是青島對工業互聯網的重視和培育。”他說。
創始于2015年的檸檬豆聚焦中小企業普遍痛點,推出以“采購降本+技術創新+智能制造”為內核的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數字化升級解決方案,致力于提升企業采購供應鏈的競爭力、創新供應鏈的對接能力和協同孵化能力以及生產供應鏈設備數字化互聯能力。目前,平臺注冊企業58萬多家,服務范圍涉及22個行業九大領域。
霍勝軍認為,“雙跨”平臺的快速擴容,標志著工業互聯網平臺進入戰略窗口期、產業深耕期和快速發展期,未來幾年內平臺之間的較量會見分曉,誰能在更多行業快速落地應用,誰就能掌握更多話語權。
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一方面是工業互聯網不同于消費互聯網,有著千行千面的特征,平臺不是流量驅動、無法贏者通吃,必須依靠價值驅動、專業驅動。個性化需求正催動細分領域平臺蓬勃發展,制造業巨頭、互聯網龍頭、傳統軟件企業、新興創業公司都在布局。新晉“雙跨”平臺中就出現不少細分領域的佼佼者,比如云帆是全國油氣開發領域唯一“雙跨”平臺,火石是全國首個能源行業“雙跨”平臺。
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從一二線城市到鄉鎮,從農業到制造業,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都在推進,平臺建設更加注重運營和服務,人工智能、工業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也加速與工業場景結合。特別是隨著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實施工作正式啟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為焦點。
“工業互聯網可以用‘產品在云上,服務在泥里’形容,不是光開發產品就行,要給中小企業帶來價值,歸根結底比拼的是創造市場、創造客戶、創造需求、創造效益、創造口碑。”霍勝軍說。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在工業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不少人認為數字化轉型是大企業的“游戲”,中小企業轉型就是“找死”。《中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報告(2022)》顯示,有79%的中小企業處于轉型的初步探索階段,成本受限、轉型能力不足、轉型路徑不清晰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主要難點。
缺資金、缺人才、成本高,這些問題在青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并不鮮見。比如,青島建邦士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前后投入50萬元升級改造自動化設備,但由于自身研發實力不足,沒有完全實現自動化,導致設備閑置;青島躍馬汽車用品有限公司投入上百萬元改造收卷環節自動化設備,因設備性能不穩定、故障率較高而被迫拆除。
“應當看到,全球153座‘燈塔工廠’中,中國有62座,但‘燈塔工廠’模式未必適合所有中小企業。我們要結合中國各行各業實際情況,制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準,打造一批‘小燈塔’企業。”霍勝軍告訴記者。
“燈塔工廠”的高昂成本并不是誰都能承擔得起,中小企業更傾向于用最小的成本達成最大化的效果。
那么,檸檬豆是如何做的?針對中小企業缺乏采購話語權的痛點,通過供需精準匹配和拼單式集中采購,為企業降本增效;針對中小企業創新難的痛點,通過工業互聯網與產學研結合的云端研發模式,讓科技成果、專家團隊、實驗室、儀器設備等資源為企業所用;針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能力不足的痛點,自研網關、工業軟件和平臺,形成“小、快、輕、準”場景化解決方案,最低幾萬塊錢就可以滿足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等基本需求。
“一半以上的中小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最大問題是不知道能干什么、提不出具體需求。平臺憑借大數據分析歸納行業的共性問題和先進做法,為企業做個性化診斷,幫助企業提需求。”霍勝軍認為,工業互聯網實際上是一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共享模式,中小企業不需要什么都自己來做,而要善于利用各種資源。
僅在青島,就有4141家企業注冊使用檸檬豆的云端研發中心,其中規上工業企業達到2080家,產學研合作涉及310項產品升級、800項工藝改進、750項生產線改造。在平臺的匹配下,建邦士金屬與青島大學專家團隊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并成立聯合創新中試基地;躍馬汽車則對接上做過卷取設備的青島致德工業裝備有限公司,分析出設計上存在的問題,成功找到解決方案并申報專利。
交易數據變數據資產
就像工業時代的石油,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今年1月1日,備受關注的數據資產入表政策正式落地。
事實上,將企業的交易數據變成數字資產,檸檬豆已經率先走出這一步。2023年6月9日,中國銀行與檸檬豆聯合推出“檬豆貸”,用數據資產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這是全國首個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命名的普惠金融創新產品。目前,已有50多家企業獲得貸款,放款額達1.2億元。
“以平臺交易數據為依據,按照企業在平臺交易額的25%進行無抵押授信,助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除了中國銀行,‘檬豆貸’方案正在擴大到青島銀行、河北銀行、郵儲銀行等。”霍勝軍介紹。
從最初構想的供應鏈金融到“檬豆貸”正式落地,檸檬豆用了5年多時間。
“過去,消費互聯網的支付寶、微信都是擔保交易,解決了個人消費品交易的信任問題。但工業品不一樣,企業采購不是隔三差五就換供應商,即便換了供應商,雙方幾次接觸下來就可能跳過平臺,所以平臺必須解決在信任已經達成情況下讓企業保持用戶黏性的問題。‘檬豆貸’的意義在于讓企業的交易數據變成數據資產,在平臺交易量越大,數據資產就越多。”霍勝軍說。
不只是交易數據,企業的設備數據、工藝數據、物流數據、用戶畫像等未來都可以轉化為數據資產。
當前,以ChatGPT為首的生成式AI同工業領域深度融合,工業成為大模型重點應用垂直領域。
“大模型好不好用取決于拿什么工業數據訓練。相比于算力、算法,未來最值錢的可能是數據。企業各種設備的老舊程度、數字化水平各不相同,要把數據采集下來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數據采集將是工業AI發展的基礎。”在霍勝軍看來,數據要素市場的發掘是個潛力巨大的新賽道,檸檬豆將在這一領域重點發力,幫助中小企業挖掘更多數據的價值。
短評
“小快輕準”的轉型
像“燈塔工廠”一樣一步到位,是大部分人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但這并不是惟一“答案”,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而言。
我國已有62座“燈塔工廠”,是全世界“燈塔工廠”最多的國家,反映了工業4.0技術在部分行業加速突破的可喜變化。但另一個基本面是,許多中小企業買套MES系統還要考慮再三,大量工廠仍在使用老舊設備,有的連網絡接口都沒有。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上馬好多年才能收回成本的設備產線并不現實,“燈塔工廠”模式既投不起也等不起。
而實際上,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快速迭代,特別是數據資產化的快速推進,用盡可能小的成本、盡可能短的時間達成最顯著收益的“即插即用”“立竿見影”式的轉型已經成為可能。
檸檬豆成為國家“雙跨”平臺,就是得益于探索出一條低成本賦能之路,從共性問題中尋求個性解法,提供“小、快、輕、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既包括相關的軟件、云服務,也包含網關、路由等數據采集傳輸設備,還有云端研發、數據資產授信等服務。打個比方,相當于提供了一個數字化“基座”,滿足各行各業不同需求,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
青島正在開展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也是同樣的思路,支持細分行業中小企業開展生產制造等環節低成本數字化改造。
中小企業轉型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難點正在被解決,“小快輕準”的轉型之路,將讓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收獲數字時代的發展紅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