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算力高峰”!青島發力AI,賦能千行百業
打造長江以北區域智算樞紐,青島再添大部頭——
日前,由全球領先算力基礎設施和服務供應商云天暢想投資設立的云極數字科技青島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冊登記,落戶嶗山區,將打造并運營基于GPU先進算力的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產業平臺,賦能新一代數字經濟。
這并不是青島打造的首個算力中心。把人工智能作為重點做大的十大新興產業之一,青島正高標準建設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而有著人工智能“底座”之稱的算力,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青島能否將這項工作干成、干好的“勝負手”,因此,全市算力中心建設持續提速。
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邢志峰 攝
今年初,山東省首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在位于嶗山區的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內啟動運營。同日,青島海之心計算中心簽約,計劃年內上線。集聚包括GPU、CPU算力中心在內的“三算力中心”,嶗山區成為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核心區、主陣地。
01
算力,競爭力
顧名思義,算力即計算能力,指計算機系統完成一定數量計算任務的能力。
如果說,一個多世紀前電力成為驅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那么,人工智能時代,算力就猶如新的“電力”,正實實在在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比如,網上商城購物、手機軟件打車,均離不開算力支持。算力還是衡量一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國內外太空探索、人類基因測序等高精尖項目,亦離不開算力支撐。
7月12日,由國際數據公司IDC、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和浪潮信息共同發布的《2022-2023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其著重關注的全球15個主要國家,計算力指數與數字經濟和GDP走勢呈現顯著正相關: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國家的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6‰和1.7‰,預計該趨勢在2023—2026年將繼續保持。
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主機房
顯然,算力已經成為城市競爭力的代名詞。尤其是在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作為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的算力中心,日益受到廣泛關注,國內各大城市紛紛下場布局。
其中,武漢市早在2021年5月就建成并投用國內首家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該中心兩期共建成200P AI算力+4P HPC算力,目前已飽和運行。
2022年8月,沈陽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上線投入使用,成為東北首個接入全國算力網絡的節點,一期算力規模為100P,今年6月,該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二期完成擴容建設,飽和算力升級為300P。
今年2月,在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北京昇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點亮,一期算力規模達100P,實現“政產學研用”全流程打通。
算力規模動輒100P,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實際上,100P算力大概相當于5萬臺高性能計算機的算力水平,具體到科研場景,如果天文學家在20萬顆天體的星空圖中要定位某種特征星體,在算力不足情況下,耗時可能超過100天,如果擁有100P算力,定位星體所需時間只需100秒。
02
下好先手棋
高標準建設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青島同樣在加速點亮“算力”燈塔。
今年2月,首期規劃100P算力、遠期規劃600P算力的山東省首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上線運營,近半年來已累計服務234家企業及科研院所。
在嶗山區,還規劃布局有青島海之心計算中心和基于GPU先進算力的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產業平臺。其中,前者一期規劃為150P算力,預計年內上線運營,可為大模型訓練及產業化應用落地提供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算力及大模型數據集,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后者則將落戶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重點賦能虛擬現實產業發展。
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
“我們的愿景是讓AI算力像水、電、燃氣一樣,成為公共基礎設施,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投運之初,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首席運營官彭浩曾表示,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將通過構筑業界最強AI算力平臺,為嶗山區乃至整個青島市的企業提供普惠算力支持。
這一愿景正逐漸變成現實——加速“接入”千行百業,越來越多企業和科研機構正如使用水電一般,享受屬于青島的算力紅利。
自然語義(青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初,風頭一時無兩的ChatGPT,堅定了該公司深耕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決心。“常規情況下,想要提高研發效率,必須斥巨資購買設備,在嶗山區,算力中心為我們解除了后顧之憂。”公司聯合創始人孫雁群表示,普惠算力支持下,自然語義公司正在研發的自然語言處理預訓練大模型將大幅縮短開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
山東巍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開發效率同樣大幅提高。公司技術總監胥志偉以智慧鄉鎮場景舉例,算力加持下,公司開發安防檢測應用系統,實現了海量數據的提前篩選,開發周期由一個月縮短為一個星期,研發成本也降低了50%以上。
算力加持下,中國海洋大學還打造出全球首個應用于海上安全、海洋能源開發與保護、遠洋運輸和海洋漁業等領域的瑯琊泊海洋環境預報大模型,部分研究成果已被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國家氣象局采用。
下好算力先手棋,青島牢牢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底座。
03
建強主陣地
在AI算力上的集中發力,只是青島下大力氣布局人工智能產業的一個縮影。
青島是國內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產業的城市之一,憑借雄厚制造業根基帶來的豐富應用場景,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迅速鋪展、產業生態持續完善,在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AI創新之城競爭力全景報告》中,國內人工智能產業城市綜合實力排名,青島位居第11位。
為進一步搶占發展先機、加速補鏈、強鏈,青島還在嶗山區規劃布局了總占地面積近3000畝的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今年2月,該園區正式掛牌,并迅速發揮園區集聚效應,成為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核心區、主陣地。
圍繞智能家電、智慧交通、高性能計算、空天地海等領域,園區集聚了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8個省級創新平臺,數量占全市一半以上。歌爾微電子的MEMS聲學傳感器(全球市占率32%,位居全球第一)、信芯微的8K AI畫質芯片、海納云的人工智能算法平臺等一大批青島創造的自主可控解決方案和智能產品在園區內誕生,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嶗山區城市云腦發布會
園區圍繞城市治理、制造業、金融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打造的行業大模型,正加速賦能千行百業。其中,由東華和海信開發建設的嶗山區城市云腦6月份正式發布,自然語義等一批園區企業開發的大模型面向行業場景的解決方案距離發布為期不遠,將有效推動相關行業應用,加速產業高質量發展。
伴隨產業生態持續完善,越來越多人工智能企業正加速向這里集聚。據嶗山區工信局統計,掛牌以來,園區已落戶15個重點產業項目,總投資約55億元。其中,總投資30億元的全球領先的人形機器人優必選東北亞總部項目,已注冊落戶;國內AI語音類基礎數據第一梯隊企業、行業排名前三的標貝科技項目,已在青島市開展業務。另外,還有大批企業項目正加速洽談引進。
AI紅海千帆競渡,點亮“算力燈塔”的青島,為奮楫者照亮前行的航路。
(作者 衣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