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雜談⑦|一場腥風血雨的輿論場混戰,受傷的只有無辜的女人
3月31日,李微敖的幾條微博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由此開始,張繼科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4月2日晚間“張繼科借條”沖上微博熱搜首位,此外微博熱搜榜首前十也有多條與張繼科相關詞條。
同時間,李微敖一篇文章細數細節,彰顯正義。據李微敖介紹,2020年,有武漢的朋友們告訴他,一位武漢的S先生,張繼科欠他很多的錢,于是S先生向張討債。在此前后,張繼科給了幾段明星某女士的隱私視頻給S先生。S先生轉而向某女士要錢,結果某女士報案,S先生在2020年2月被抓。
根據李微敖曬出的欠條顯示,張繼科借款500萬,借款周期為25天,超過25天后利息按月息1.99%計算。按照這一標準計算,逾期未歸還本金的話,每個月利息就將近10萬元,一年利息將近120萬元,年息將近24%。
4月3日,多個品牌宣布跟張繼科撇清關系。到今天,事情依然在發酵,真相依然不明晰。縱觀整個事件,每一個關鍵詞都觸碰著我們敏感的神經,任何一條都足夠轟動網絡,很多事情值得我們思考。
有關部門不能坐視不理
首先,如網友評論,網友可以吃瓜,但有關部門不能坐視不管。必須將事件調查清楚,這里面有沒有人犯罪,查清違法犯罪行為到底是否存在,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應有之義。而且必須盡快行動起來,該嚴懲的嚴懲,該澄清的澄清,還社會一個真相,給公正一個交代。還要查清楚到底有沒有人在造謠,如此言之鑿鑿,是否另有目的,造謠誹謗同樣不能容忍。在事實面前,如有造謠必定要讓造謠者付出代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要因為是“特殊人物”就網開一面。
伸張正義的前提是公平對待
回看李微敖的那篇長文,當大家的焦點都在景女士和張繼科之間的事情上時,其實這里還有第三個人就是這位S先生。
這位記者介入此事,就是S先生找到他,多年前跟他提過這件事,可是這個S先生是個什么人呢?他借出去的錢利息是銀行的四倍,欠債不還的人固然不對,但是債主的錢也不是那么光明正大。因為敲詐被判了七年,很明顯,景女士并沒有諒解他。
這位記者還寫道“S先生還要將近4年的時間,才能恢復自由。”這感覺好像這位S先生有多無辜。其實,作為媒體人,我們都明白,他完全沒有必要寫景女士的名字,更沒必要寫出那么多細節。難道沒有蹭流量的嫌疑嗎?跟張繼科有過交集的女性又不是只有她一個人。你不寫出名字,大家雖然猜,但終究隔著一層,這也是保護。
這位記者雖然正義凌然的曝光了張繼科,但是同時暴出景女士來點爆話題和流量,這不是真正的正義,這是再次揭開了受害者的傷疤。
“看熱鬧不嫌事大”有時候也會惹禍上身
事件曝光了,他們將一名女性推了出去,下面有無數網友,要么打著正義的旗號“求視頻”,要么嘲諷謾罵充滿暴戾之氣,要么趁機編造虛假信息收割流量。
據此,律師表示,如果相關視頻確實存在,網友只是在網上“求視頻”,那主要就是一個低俗言論,嚴重的話會被平臺封號,“但如果是網友通過某些渠道獲得了相關視頻,并上傳聊天群或者網絡平臺,就可能涉嫌民事侵權甚至觸犯刑法。”律師表示,“網友如果將相關視頻上傳聊天群或者網絡平臺等,有可能會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罪,可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網友還對該視頻進行販賣,或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視頻傳播的數量及造成的影響較大,最高可能被判無期徒刑?!?/p>
另外,律師還提醒,傳播他人隱私視頻還可能涉嫌侵犯他人隱私,構成侮辱罪。
回看一下自己的行為,是不是與“渣男”無異。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言行舉止依然受法律約束,還請大家理性對待,讓這些所謂的熱點在法律與秩序的軌道上歸于平寂,讓所有人在懲惡揚善的“大結局”中收獲安心。
女性不是被消遣的對象
很多網友說景女士的事業就這么被毀了。我覺得他們低估了她,也低估了女性。每當受害者為女人,無論她有多無辜,大眾都會把本應對加害者犯罪行為的譴責,轉移為對受害者的蕩婦羞辱,從而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她們本沒有錯,她們的人生也沒有被毀,會對她造成傷害的只有“她的人生被毀了”的這種思想。
不要說她因為報警了視頻沒有泄露出去,就算泄露出去了又怎樣呢?很多人依然擁有多姿多彩的一生。在這個社會里,無論女人是明星還是普通人,她們沒有必要證明事情是怎樣“與她無關”,而是壓根不需要去在乎別人投向她們的目光。她們自有她們自己的風采,無所謂風浪多大。
事已至此,我們都關注著事件水落石出的時刻,也希望那些不懷好意的評論適可而止,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違法違規的事情上,而不是在其中起哄、揣測、聚焦隱私。
在這件事情上,女性不該成為話題焦點,更不該成為被評論、被審判的對象,她們沒有做錯任何事!
期待事情能有個圓滿的句號。
作者|劉薇
(部分網友觀點來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