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動員,奮力繪就綠水青山齊魯畫卷!青青之島要率先而為,做最亮底色
“要心懷‘國之大者’,保持戰略定力和歷史耐心,扎實做好生態環保工作。奮力繪就綠水青山齊魯畫卷?!?/p>
7月23日,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濟南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當前和“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動員全省上下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與會人員觀看了山東生態環境突出問題警示片。針對目前存在的環境問題,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明確指出,我省生態環境保護整體處于壓力疊加、負重爬坡的關鍵期,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運輸結構偏公路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環境治理效能有待提高,個別領導干部政績觀還存在偏差等。“對于這些問題,要認真加以改進和解決。要心懷‘國之大者’,保持戰略定力和歷史耐心,扎實做好生態環保工作?!?/p>
這次環保大會是一次全面總結“回頭看”,更是全面動員“向前看”,為全省生態環保工作提標增效確立了任務書、指明了路線圖。
近年來,青島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重大責任,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狠抓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著力解決好市民關心的環境問題,勇于攻山頭、炸碉堡,以生態環境高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成績固然可喜,但形勢依然嚴峻。當下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還有很大的差距。
對于青島而言,將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落到實處,以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為契機,看到短板,加壓奮進,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
要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維護公眾健康為根本出發點,深入開展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動真碰硬、精準治污,堅決抓好環保突出問題整改,鞏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捍衛藍天、碧水、凈土,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落地見效,為繪就綠水青山齊魯畫卷增添一抹最亮的底色。
01
生態優先,打造綠色城市發展樣板
日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伴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山東碳市場服務中心正式啟動,山東納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的發電企業就有338家。
建設全國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也是推動實現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
今天的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省委書記劉家義提出,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要堅定不移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迅速啟動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有序開展碳排放達峰行動。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下,青島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展現出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這種戰略定力,源自對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關系的深刻思考和科學把握。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近幾年,青島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產業環境友好、集約高效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積極構建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發展格局,不斷推進綠色發展。
低碳發展是青島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選擇。作為全省首個國家低碳城市試點,青島圍繞加快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深入開展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和能效提升工作,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普及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爭做碳中和先鋒城市,傾力建設低碳型宜居幸福城市。
在經濟高速發展大背景下,“十三五”期間,青島市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21.5%,煤炭消費結構占比30%遠低于全國、省平均水平,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逐年消減。
青島始終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持之以恒的信條,增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內生動力。持續淘汰過剩產能,倒逼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業退出;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基建、智能制造、高技術產業與服務業,并從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優化以及發展綠色農業生產等源頭方面進行污染控制。
同時還要加強溫室氣體與大氣污染物排放協同控制,深化低碳城市試點,爭做碳中和先鋒城市,探索實施海洋碳匯交易機制,在西海岸新區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
去年年底,青島成功獲批全國首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從更高層面上對城市發展提出了新目標和新任務,加快為全國綠色發展提出“青島方案”,貢獻“青島力量”,在打造綠色城市發展樣板之路上步履不停。
02
謀定快動,關鍵領域力爭新突破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青島把解決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隨著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的收官,這場持續三年之久的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明顯,在這座山海之城中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要持續鞏固成果,確保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就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接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努力在關鍵領域關鍵指標上取得新突破,對此,青島可謂謀定快動!
為了保衛“青島藍”,今年3月份出臺了《青島市2021年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攻堅30條措施》,從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城市揚塵污染防治、機動車船污染防治等6個方面制定30條具體工作措施,保持攻堅力度、延伸攻堅深度、拓展攻堅廣度。
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必須堅持協同治理,這是青島打法的基調。圍繞持續降低污染物濃度、不斷提高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基本消除嚴重污染天氣的目標,不斷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遏制臭氧污染上升趨勢。強化工業源污染管控,推進工業重點領域污染治理;推進揚塵精細化管控,提高建成區次干道、支路的機械化保潔率,完成礦山綠化恢復和綜合整治;持續推進移動源污染管控,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推進綠色港口建設……
“十四五”時期,青島還將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在水更碧、海更美等方面持續發力,做好“水文章”。在治水方面,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改善,打通地上與地下、城市與農村、岸上和水里,促進單純污染治理向“三水統籌”轉變。堅持陸海共治,打造綠色可持續的“美麗海灣”。
環境保護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遵循生態系統內在規律。新時代的生態環境治理是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強調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
可以說,青島始終堅持陸海一體、統籌協調,著力構建“一灣兩翼、三山一原、一軸多廊”的生態保護格局,維護山水林田海島灣生態安全。推進全域綠化行動,實施森林提質增效工程、生態修復造林工程,打造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鄉村。通過開展多層次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持續推進國家級、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工作,力求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打造“青島標桿”“青島典范”。
03
健全體制機制,以零容忍態度解決突出問題
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指出,環境治理效能有待提高,個別領導干部政績觀還存在偏差等。對于這些問題,要認真加以改進和解決。
生態環境保護離不開制度保障。青島始終把生態文明放在突出位置,樹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理念,通過織密制度“籠子”,不斷筑牢生態環境保護根基,用系統思維統籌推動生態保護修復,致力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這些年來,青島改革完善環境治理體系的步伐不斷向前邁進。為解決“行業主管部門不管環保,環保主管部門管不著”的尷尬局面,青島在全市環境保護委員會下分設10個專業委員會,“橫到邊,縱到底”,這一環委會機制實現了生態環保工作的全覆蓋。
生態文明建設,重在落實環保責任。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市政府與各區(市)政府簽訂大氣、水、土壤等方面的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在全市范圍實施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機制,以“誰改善、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激發各區(市)抓環境治理保護工作積極性。
尤其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建立后,青島敢于動真碰硬,有效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落實。
5月6日,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到城陽區、李滄區調研生態環保工作時強調,生態環保工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各級黨委政府應該突出抓好的底線性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嚴守生態底線,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目前,青島正在積極籌備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謀劃未來一段時間生態環保工作的重點。將對上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省級環保督察指出的問題,切實抓好整改、逐項銷號。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始終繃緊思想認識這根弦,以務實的作風狠抓生態環境建設,以零容忍的態度解決環保領域突出問題。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青島將錨定走在前列目標定位,嚴格落實“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币?讓生態環保理念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鍛造環保鐵軍,強化全民共治,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青島力量”。
作者|吳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