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打法”升級 “環環相扣”推進項目落地
▲吉利衛星互聯網項目施工現場。
▲中國鋼研“一院一園”項目正在加速推進,預計明年年底交付。
▲位于膠州市的上海電氣風電裝備制造廠區項目建設現場。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四個新特點
突出項目儲備
通過提前謀劃、招引、儲備一批發展潛力大、未來經濟價值高的大項目,經評估審核后可納入市重點項目儲備庫
突出動態管理
根據項目實施情況實行滾動調整,因客觀原因推進不力的建設項目可申請退出市重點項目,條件成熟的項目可調整進重點項目
突出項目保障
從用地、資金、配套、人才等方面提出系統、明確的8條保障措施,進一步集聚重點項目保障政策
突出項目激勵
加強市重點項目年度計劃完成情況評價力度,健全完善重點項目評價體系,堅持平時評價與年終評價相結合
創新項目落地“打法”,打造環環相扣的項目推進體系,提高項目全流程跟蹤服務水平,青島市政府新聞辦7月22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由市發展改革委對新近出臺的《青島市重點項目建設推進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行了解讀。
今年以來,青島推進項目落地高潮迭起,220個市級重點項目更是提前1個月就完成“時間過半、投資過半”任務。這背后是青島的持續超前謀劃,不斷儲備項目、更新“打法”、升級服務,讓企業沐浴到更多“陽光雨露”。
突出服務保障功能,作為“項目落地年”青島推進項目落地的最新制度體系,新推出的《辦法》共8章29條,對項目儲備、確定、管理、保障、服務、激勵等全流程進行了明確。
和以往的項目管理辦法相比,新《辦法》突出項目儲備、突出動態管理、突出項目保障、突出項目激勵,將為青島重點項目建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吸引更多優質資源落戶青島,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打造環環相扣的項目推進體系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青島以“項目落地年”自我激勵、自我加壓,抓項目的節奏緊湊、力度空前,也形成了不斷升級的項目推進體系。
3月17日,長達96頁的《青島市“項目落地年”實施方案》出爐,形成了項目推進的“五張清單”,謀劃了項目招引、簽約、落地、開工、建設的“路線圖”。5月初,市發展改革委對2021年市級重點項目名單進行了動態調整,增補全市重點建設項目20個、準備項目10個。
5月16日至18日,在青島市黨政考察團赴成都、深圳兩市學習考察歸來之后,青島立即舉行“項目落地年”現場觀摩會,用2天半的時間觀摩了10個區市和4個功能區的30個重點項目,進一步對標對表、錨定方向、加壓奮進。
5月下旬,青島印發《關于健全完善市級領導同志頂格推進重點項目制度的通知》,明確頂格推進項目落地的清單、路徑。
此次出臺新《辦法》,是對青島市級重點項目管理體系的系統升級。發布會上,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二級巡視員劉凱介紹,此前青島出臺的《青島市市級重點項目管理辦法》(青政辦字〔2016〕36號)沿用至今已經5年,已不能適應當前重點項目推進工作的需要。根據《山東省重大項目管理辦法》,借鑒廣州、深圳、杭州、成都、濟南等地重點項目推進管理經驗做法,結合青島實際,市發展改革委起草了新《辦法》。與2016年版相比,新修訂的《辦法》呈現了新特點。
突出項目儲備,《辦法》要求建立全市重點項目儲備庫,通過提前謀劃、招引、儲備一批發展潛力大、未來經濟價值高的大項目,經評估審核后可納入市重點項目儲備庫。
突出動態管理,《辦法》提出對市重點項目進行分類管理、動態跟蹤,根據項目實施情況實行滾動調整,因客觀原因推進不力的建設項目可申請退出市重點項目,條件成熟的項目可調整進重點項目。
突出項目保障,《辦法》從用地、資金、配套、人才等方面提出系統、明確的8條保障措施,進一步集聚重點項目保障政策。
突出項目激勵,《辦法》明確了獎懲措施,要求加強市重點項目年度計劃完成情況評價力度,健全完善重點項目評價體系,堅持平時評價與年終評價相結合。
未來五年,這一《辦法》將服務保障青島市行政區域范圍內市重點項目的推進落地。市級新舊動能轉換重點產業(優選)項目、“雙招雙引”重點簽約項目、補短板基礎設施項目等的管理推進可參照執行。
頂格推進引領項目落地
不斷升級打法,凝聚起這座城市“項目落地年”強大的戰斗合力。上半年,青島火力全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正在成為這座城市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的強勢引擎。
項目落地交出亮眼“半年報”。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項目落地年”確定的249個省市重點項目,開工在建率達94%。其中,220個項目開工率達99.09%,共完成投資800.25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78.27%,提前1個月完成“時間過半、投資過半”任務。這其中,不乏“大塊頭”項目,15個50億元及以上項目,已開工14個,完成投資182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3.76%。
加速城市產業結構重塑,高端裝備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位居上半年完成投資總量和新開工項目數量前三位。引領性產業項目的領跑作用凸顯:一期投資130億元的奇瑞汽車青島基地項目正在加速進行基礎施工,全年計劃完成投資30億元;集風電高端裝備制造、研發中心、總部于一體的上海電氣風電裝備制造廠區建設項目,已經有多座廠房整體完工;海爾物聯網全球創新中心(一期)智家定制超前研發中心項目主體已封頂,正在二次結構施工……
行到半山不止步。7月20日,山東省第三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舉行,涉及全省720個項目,總投資4328億元。青島共有69個項目參與其中,總投資610億元,數量和體量領跑全省。
以頂格推進引領的系統項目落地機制正在成為“沖擊鉆”,為青島的項目發展創造更完備的條件。
根據山東省發展改革委7月21日印發的2021年省重大項目調整名單,來自青島的中國軌道交通車輛及重要零部件出口服務基地及軌道交通車輛檢測認證中心、國橡中心功能性新材料產業園、中國北方(青島)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二期等12個項目增補進省重大項目名單,增補項目總數全省第一。
據統計,調整后青島列入省重大項目的45個項目中,包含實施類項目30個,總投資1365.34億元,當年計劃完成投資191.8億元;儲備類項目15個,總投資987.20億元。項目投資總額和年度投資體量居全省前列。
這既體現了青島項目的整體實力,也為項目的后續發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撐。
頂格推進機制在省重大項目的增補中彰顯了力量。在這45個省重大項目中,有33個項目為市領導頂格推進項目,占項目總數的 73.3%。據介紹,市級領導同志頂格推進重點項目制度建立以來,市領導堅持靠前指揮,通過走訪、調研、座談、電話等方式,積極與項目主體溝通交流,了解項目在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認真聽取意見建議,千方百計為項目排憂解難。
創新項目管理機制,青島還充分發揮數字化在城市治理、政府服務中的作用,建立市級領導頂格推進重點項目可視化督導服務平臺、“智慧發改”信息平臺、新舊動能轉換重點產業鏈項目管理服務平臺等,可以實現遠程服務、數據調度“一次就好”,半年間減少調度頻次十余次,打造高質量服務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平臺。
提高項目全流程跟蹤服務水平
對一座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創業之城來說,對企業發展和項目落地的服務升級永遠沒有終點。
推得快的項目,離不開靠得上的服務。7月20日剛剛在高新區奠基的海爾生物安全科創產業園項目就是一個例證。這一項目由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5億元,涵蓋生物培養研發制造中心、體外診斷試劑研發制造中心等,圍繞生物安全領域提供全場景解決方案。為保證項目加速落地,青島高新區各部門按照“拿地即開工”審批服務模式推進,6月15日簽訂土地合同,6月30日即取得施工許可證。
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保障機制,上半年,青島為奇瑞汽車基地、領軍科技、山水集團、北汽發動機等項目解決土地指標2014畝,為60個有融資需求的市級重點項目提供金企對接服務,已對接280家次,成功解決10家次融資需求共49.41億元。
根據7月19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最新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情況,青島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11,并入列14個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城市之首。突出管理、保障與服務并重,進一步為企業發展和項目落地提供更加完備的保障體系,新《辦法》推出了一系列保障惠企政策。
保障要素供給,在土地方面,市重點項目新增建設用地供給根據項目建設時序和節約集約用地要求,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予以落實。準確對接國家調整后的用地新政策,利用窗口期,積極保障項目用地。
在資金方面,運用市場化思維,積極推動創投風投、企業債券等多種融資方式滿足項目資金需求。
在人才方面,可按規定申請租購青島市人才住房,享受住房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按規定享受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綠色通道服務”。市重點項目所屬員工可成建制落入單位集體戶,有關部門(單位)提供全程代辦服務。
在配套護航方面,加強市重點項目配套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保障市重點項目建設和項目建成投產、使用的配套需要。
在行政事業性收費、稅收方面,對涉及用海的市重點項目,符合減免海域使用金的,海洋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依法予以減免。對市重點項目的新建基建用地,在建期間沒有經營收入的,可依法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
在項目服務上,《辦法》還明確了建立市重點項目聯動協調機制及協調推進工作專班制度,協調解決影響項目推進問題;建立健全綠色通道,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實施區域性環評及共享共用區域內建設項目評價評審結果。
新“打法”,新機制,新起點。
新《辦法》的出臺,為青島重點項目建設換上新引擎,助力這座城市提升高端資源吸納能力和項目落地服務能力,在優質項目扎根落地中創造精彩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