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身份,更要換“腦”!第四批151名青島實訓干部陸續進駐91家上海企業
6月21日,夏至。黃海之濱的青島,氣溫竄高,漸漸有了夏天的感覺;黃浦江畔的上海,正值梅雨時節。
在結束了為期四天的主題培訓之后,今天,青島市第四批151名赴上海專業實訓干部,迎來進入企業的第一天,他們掛起職務,成了一名公司“職員”。
掛起職務當“職員”,這是青島對每一批實訓隊的反復“叮囑”。打造“三化三型”政務環境、鍛造“三化一型”干部隊伍,正在成為這座“創業之城”“青春之島”的城市自覺。搞活一座城,需要先搞活關鍵的人,這承載著青島對年輕干部提升專業素質,開展集中“造血”的深切期盼。
選派干部置身上海這個“最鮮活的實踐場景”,其目的即是讓青島干部撲下身子,在企為企,把心沉到企業,放大格局、開拓眼界,學習上海企業運轉的深層邏輯,進而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想效果。
聚焦現代服務業,從最初的專題授課到進入實訓單位“實操”,151名專業實訓干部有哪些新的認知,又將如何深入實訓單位學,跟著實訓單位干,圍著實訓單位轉。在普洛斯(中國)、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浦銀金融租賃、東方國際、科銳國際、同濟大學等實訓單位,專業實訓干部度過了難忘的第一天。
01
來出差與當職員的“反差”
六月下旬,上海正處梅雨時節。今天,帶著“案頭”已經做的基礎功課,151名專業實訓干部一早就前往各自的實訓單位報到。
在第一批18家、第二批63家、第三批78家的基礎上,第四批實訓單位拓展至91家。這些實訓單位中,既有益海嘉里、復星集團、國藥控股、德和衡(上海)、浦發銀行等這樣的老朋友,也有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臨港科技創業中心、風語筑等新朋友。
專業實訓干部在普洛斯(中國)
早上8點30分,浦東新區張楊路附近行人匆匆。從居住地到普洛斯(中國)總部,路程不遠,專業實訓干部陳明、張政、盧園園討論著他們初識的上海。
與一眾年輕的面孔相比,在普洛斯(中國)總部的辦公大樓,實訓干部稍顯突出,但進入這樣的頭部企業,大家并沒有多少陌生。無論是第一批“破冰”,還是第二批、第三批的“拓展”,普洛斯都為實訓干部付出了大量心血。公司相見,老朋友般熱情,工位都是提前準備好的,公司相關職員忙前忙后幫新來的“職員”們安排。
“之前因為工作原因,曾多次來過上海,不過拜訪企業都是走馬觀花,匆匆來、匆匆回,對這座城市的了解沒有那么深入。這一次不一樣,單位的工作已經‘脫產’,在上海呆100天,這應該是畢業后唯一一次持續時間這么長的集中學習經歷,所以我們倍加珍惜。”陳明、盧園園談到。
“一直在政府系統工作,到上海后,我成為了一名公司職員。深入企業、理解企業、服務企業,轉換的不只是一個‘身份’,更是思想的重新認識。”張政說。
轉換身份,掛起職務當職員,是赴上海專業實訓的初衷。本次,作為一名“學生”進入企業,151名干部成了一名公司“職員”。置身于最鮮活的實踐場景中,學習企業先進經驗、體悟企業發展邏輯、錘煉自身過硬本領,正成為了每一個專業實訓干部的自覺。
02
高能級與專業強的“恐慌”
功由才成,業由才廣。一流的人才,才能干出一流的事業。當下,青島正在奮力建設創業城市,“人”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最核心的資源。在前三批瞄定資本金融、航運貿易、文化旅游、商務服務等基礎上,第四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由市高級專家協會秘書長殷連剛帶隊,也看出青島在人才招引、培育上的持續加碼、持續用力。
專業實訓干部在科銳國際
科銳國際是第一次接收來自青島的實訓干部。作為國內首家登陸A股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代表,目前在中國、新加坡、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全球市場擁有110家分支機構,通過構建“技術平臺服務”的商業模式,打造產業互聯生態,為企業人才配置與業務發展提供一體化支撐。
“科銳國際在業界有‘中國獵頭’之稱,作為國內領先的以技術驅動的整體人才解決方案服務商,科銳國際持續通過精細化服務實現提質增效,并堅持技術驅動創新引領,賦能政企數智化。同時,力求通過產業互聯生態平臺的打造,多維度鏈接企業、政府、人才、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持續引領行業的轉型升級。”
專業實訓干部徐晶、郭曉妹“掛職”在科銳國際,在人才服務領域最高水平的“賽場”上,她們感到了本領恐慌:“實訓突出‘專業’,就是要求我們融進去,提高專業技術能力。為此,我們將通過老師帶教、座談交流、走訪調研等,努力在一個新的領域‘解剖’。”
浦銀金融租賃與專業實訓干部進行座談交流
來到上海,深入到企業后感到“本領恐慌”的,不只是徐晶、郭曉妹,而是大多數專業實訓干部的一個集體共識。但體悟實訓向深里做,往專業走,目的即是強化學習提升,克服“本領恐慌”。
91家實訓單位中,既有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這樣輻射全球的要素平臺,還有陽光控股、中遠海運等這樣的頭部企業。可以說,每家實訓單位都是一座“金礦”,有太多東西值得去學習、發現和挖掘。
因此,專業實訓干部到了實訓單位,都在盡快進入角色,縮短“磨合期”,不當“座上客”“旁觀者”,而是準備深度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從而得出“青島之問”的“上海答案”。
03
先手棋與釘釘子的“緊迫”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視察楊浦濱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指明了城市建設發展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深刻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的重大命題。
一流的城市必定有一流的治理,上海如何通過城市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來提升國際大都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踐行“人民城市”發展理念,貫穿到城市發展的全過程和城市工作各方面,上海城市更新與功能重塑的路徑探討,對青島城市更新有什么啟示?
聚焦城市數字化轉型及城市有機更新,同濟大學、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商湯科技、深蘭科技等相關實訓單位,為實訓干部提供了思路借鑒。
專業實訓干部劉德義“掛職”在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他說:“黃浦江、蘇州河兩岸的重塑與打造,不是大拆大建,也不是刻意雕琢,而是在貫通和安全的基礎上,根據兩岸的產業、民生基礎,將原來的底子慢慢著色。上海‘一江一河’的變化,蘊藏著上海城市空間的轉型密碼。”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為專業實訓干部舉行歡迎儀式
再如“一網通管”,面對超大的城市管理基數,上海正在擺脫傳統的城市管理方式,以升級建設“一網統管”系統為抓手,通過綜合運用數據匯集、系統集成、聯勤聯動,建設城市安全和管理平臺,走出了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
“釘釘子”精神甚至細到一個流程的增減、一張清單的長短、一段時間的壓縮。當下,每一個城市都在強調城市數字化轉型,而上海這種久久為功的努力,讓專業實訓干部也不得不心生“緊迫感”。
“從今天開始,91家上海企業里將陸續出現一批來自青島的‘職員’。通過大家第一天實訓反饋回來的情況,我們深深感受到了上海這些頭部企業、商會協會的高效、包容與細致。”第四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臨時黨總支書記殷連剛說,“下一步,我們將迅速轉換角色,扎根上海、融入上海,用心體悟上海發展生態,切實讓‘三化一型’融入血液、化為自覺、成為習慣。”
專業實訓就像一場“接力賽”,一棒接著一棒跑,才能走得更遠。但每一棒都有每一棒的使命,每一棒也都應有每一棒的精彩。期待著在未來的100天,151名專業實訓干部能跑出“第四棒”的加速度,收獲屬于“第四棒”的精彩!
作者 |胡相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