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
青島新聞網2月12日訊(記者 韓彤彤)近期,部分地方陸續開始了網上“停課不停學”工作,并引發社會關注。為此,教育部有關負責人針對“停課不停學”的相關問題作出解答。其中提到,“停課不停學”并非單純意義上的網上上課,各地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等,防止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
網上學習是一項臨時應急措施
據教育部負責人表示,實施“停課不停學”是因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學校延期開學,學生不能在正常開學時間到校上課學習。廣大家長十分關心延期開學期間孩子的居家學習問題,有的家長甚至產生了焦慮。因此,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認真做好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工作,為廣大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但目前采取的網上學習是一項臨時應急措施。
如何準確把握“停課不停學”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
“停課不停學”不是指單純意義上的網上上課,也不只是學校課程的學習,而是一種廣義的學習,只要有助于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學習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一些地方開通網上教學,只是“停課不停學”的方式之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實施教學的一種探索。
沒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師去錄播課程
開展“停課不停學”、做好網上教學工作沒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師去錄播課程。要充分利用好國家、地方、學校現有的優質網絡課程資源,確有需要的,可由教育部門統籌組織少數優秀骨干教師適當新錄一些網絡課程,作為必要補充,共享優質資源。如果強行要求所有教師進行錄播,不僅質量上難以保障,而且也會增加教師負擔,并且造成資源浪費,這種現象必須予以制止。
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
實施“停課不停學”,各地要區別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網上教學的特點,堅持從實際出發、科學安排,合理選擇學習資源。對上網學習的要求,可借鑒一些地方好的做法,對小學低年級上網學習不作統一硬性要求,由家長和學生自愿選擇,對其他學段學生作出限時限量的具體規定,避免學生網上學習時間過長。同時,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等,防止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要指導學生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通過增大休息間隔、做視力保健操、強化體育鍛煉等方式,保護視力,增強體魄,保障身心健康。嚴禁幼兒園開展網上教學活動。
防止以居家學習完全代替學校課堂教學
居家學習因客觀條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學習效果會有差別。要防止以居家學習完全代替學校課堂教學,正式開學恢復課堂教學后,各地各校要精準分析學情,認真對學生居家學習情況進行摸底,對學習質量進行診斷評估,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